3月21日,美团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美团打车登陆上海,首日订单量就突破了15万单。
美团的王兴蓄谋已久,对滴滴正式开战;滴滴的程维曾霸气回应:尔要战,便战。有消息称,滴滴外卖将于4月1日正式在无锡上线。
美团为什么非要做打车,和滴滴开战呢?今天,我就把我发在“刘润进化岛”上的回答分享给你。
问:如何看待美团和滴滴的大战?
答:先来分析一下美团的动机,美团主营外卖,外卖生意本身所能支撑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美团今天的估值已经不低了,但仅靠外卖很难支撑其估值。
所以美团要寻找更大的市场和空间,不断多元化,或许曾考虑过其他可能性,但最终选择做打车。
为什么是打车?互联网有一个网络效应,就是做得越好、机会越大、发展越好,然后去吃掉别人。网络效应会在每个垂直行业中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就算一开始有几千家,最后只会留下一两家。最多存在第三家,但第三家一般活得不大好。
第一名、第二名的存在,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若一家独大,那么这一家就拥有绝对定价权,可以把价格定得很高,赚足所有的利润。
外卖市场目前就存在第一名美团、第二名饿了么,第二名的存在迫使第一名不至于太嚣张,相互形成制约关系。
美团要进入的打车领域,就只有滴滴一家独大。这对后期进入的小巨头来说是一个好事。因为美团能够以挑战者的姿态进入,用一定的价格补贴的方式,吃掉滴滴垄断部分的利润,既让滴滴难受了,也拓展了自己的存活空间。
至于滴滴为什么做外卖?纯粹出于报复性的打击。
举个例子来解释,曾经,微软意识到谷歌发展起来之后,开始做搜索引擎去挑战谷歌。谷歌是怎么做的?反过来开始做免费的操作系统、office软件。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战场放在对方的后院,战争开打后产生的损失也会发生在对方的地盘上。
所以,滴滴是以战略保护为主要目的进入外卖市场的。
目前无法得出两家谁赢谁输的结论,但我预计,美团会在打车市场中占据小份额的老二位置。而外卖市场已经有老大老二,竞争已经很激烈,滴滴想占据好的位置会相对比较困难。
不过,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只要存在竞争关系,打车市场被垄断所带来的定价权就会被打破。
这件事带给我们一个启发:在一个行业中,老大一定要允许老二的存在,逼着自己保持高效。一旦这个行业没有老二了,另外行业的巨头很可能会冲进来,迅速占领老二的位置,甚至干掉老大。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2015年,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
商业认知的不对称,带来机会的不平等。你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商业认知,才有可能在机会到来时一把抓住。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为此,我为所有想要提升商业认知、跟上时代变化的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社群“进化岛”。
现在,进化岛已经有近3800位岛民了,它就像是一个商业朋友圈,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讨论和点评热点的商业现象、有价值的资料、报告、趋势分析等等。
你也可以与岛上大咖们积极互动,互相学习,提出你的问题、困惑,与大家共创解决方案。有时候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而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
初创企业应高薪聘请高手,还是自己培训新人?
什么是进化岛:
刘润: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生存
我以为我们可以一起走到最后,谁知道走了两步你就说要打车。
完善业务链条,美团点评意欲形成吃喝玩乐行闭环生态圈。
美团点评的 2.5 亿日活用户中,30% 有出行需求。用户需求的逻辑顺序是「吃/玩什么——怎么去」。增加打车功能后,就为用户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因此,打车是美团在整体生活服务业务上的价值延伸。
打车市场仍有蛋糕可分。滴滴尚未形成其稳固的护城河,因此,任何强有力的对手都能对它造成威胁。
上市野心。众所周知,现在美团已经上市。上市之前它做了什么呢?新增打车业务,大量招人.....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上市前增加市值。因此,打车业务在此时出现也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