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维?

2025-05-18 09:11: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四维:礼、义、廉、耻。“四维说”,最早出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维”的意思大致与“纲”相同,所以古人经常“纲维”连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要靠道德的引领。礼、义、廉、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

礼在我国古代社会是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所以《左传》上说:“礼者,理也。”

社会要走向和谐,就要克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懂得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这就需要礼来引导。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礼作为我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见到合理的事情,即使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很危险,也应该挺身而出,以维护公道,声张正气,即后人常说的“见义勇为”。义是伦理不坠的支柱,是充盈精神的源头,所以要植义于心,高擎正义之火炬。

廉是指清正廉洁,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古代的士都把清廉作为重要的操守来对待。清廉与否是官声好坏的主要指标。公务员如果不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就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就会危害一方。这对于我们公务员来说,尤其非常重要。

耻是指羞耻心,是做人的最起码底线,否则,就不配做人。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故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知耻必忠必孝,不知耻不仁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