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年制,青花五彩,龙纹盘,直径14.2厘米
要说起收藏的最高境界,我想古玩行里的人都明白。在民间的高手有很多,他们通过自己多年对古玩的研究,用经验总结出的肺腑之言分享给我们这些普通的收藏大军。他们是站在山顶的人。他们的行为是正能量,是积德行善的事情,我们要为他们点赞!
“鸡汤”的确是大补的。但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们每天要开门做生意,摆了一屋子的古玩,甚至开门时都要小心别碰坏一件瓷器。看到这里,一下又把我们从天上拽回了地上,甚至是”地狱“里。看着自己多年收藏的这些宝贝,感叹“毕竟咱要生活啊!”,怎么才能卖掉它们是首要问题,收藏的最高境界早已被抛之脑后。
都说卖古玩的是“仨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其实这句话早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如要像批发商一样薄利多销,要钱来养家糊口。很多人在几年前看这行业挣钱,盲目的进入了古玩行,挣钱的毕竟是少数。如今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一屋子的货,放家里?说不干就不干了?只能找便宜的古玩城当仓库吧。
自从北京的报国寺古玩市场“一散”,就预示古玩行的“冬天”来了,这股“冷空气”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大陆?我们真的无法预测。东西不好卖,是目前绝大部分商家遇到的棘手问题。从守店经营到跑交流会和摆地摊。如今要改变思路去销售,从坐商到游商。只要东西换回钱来就没白跑,“割肉”也认!必定手里的宝贝不能顶吃顶喝。我常开玩笑的说,现在手里没“子弹”了,换点“子弹”再往上冲。(卖点货换回钱来再买。)其实交流会跑多了就明白了,所谓的交流会就是行家串货会,玩收藏的人还是很少光顾的。
如今《现实版》的收藏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怎么把东西卖出去!不得不承认喝再多的“鸡汤”进补,你也卖不出去一样东西。
古玩行里,再正常不过的就是拿新的当老的卖,可如今要改变销售思路,要拿老的当新的卖。你没有看错吧!我没有写错!咳咳,我确定没有!
这种事本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卖家直说我卖的是新的不是老的,自己做的旧,卖的就是个工钱。都知道如今做一件新东西劳动成本很高,老的东西没成本。你愿意当老的是你的事情。其实东西就是老的,买卖双方都明白。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卖家成心放漏儿让你出手,工钱总要给人家吧。
要不是碰到这倒霉的世道,谁会这么卖古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