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5-05-15 06:58: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敢于探索,不断实践。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适应体育新课程课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体育新课改的根本前提。体育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体育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师生平等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确认体育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体育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放弃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因此体育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 2、同行合作观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体育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3、全面评价观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4、终身学习观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二、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育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1、变教师权威的教授为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2、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体育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 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3、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三、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 1、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 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 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 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 体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体育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体育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答(2):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