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主题思想是什么

2025-05-24 05:31: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四大名著是中国名著之一现乃至全人类共同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创举。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本名,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介绍: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朝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曹操献刀、北海救孔融、大闹凤仪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孙策平江东、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单骑救主、威震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草船借箭、合肥之战、渭桥六战、义释严颜、威震逍遥津、百骑劫魏营、定军山之战、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白衣渡江、火烧连营、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水浒传》
别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 是罗贯中所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作者标注为施耐庵,罗贯中。
介绍:《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108位好汉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西游记》
别名:《西游释厄传》
作者:(明)吴承恩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前八十回)清代;无名氏(后四十回,程伟元、高鹗整理)[1]
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大旨谈情”。隋唐以前中华文化受尚古尚朴潜规则影响,没有专门研究、开示、描画心性的作品传世,而佛教却特别重视研究、开示、描写心性,有很高成就,禅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立宗宗旨。隋唐政权能够成立与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密切相关,隋唐之后,佛教对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影响仍然举足轻重。红楼梦是中国唯一一部明确以“谈情”为主旨,并且取得极高成就的小说。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