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很久以前看过此片后,一直想弄明白它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是否令人信服,是否可以理解。
关于此片影评大都站在影片主人公的角度去牵强附会的理解,而不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虽然书是早已出版了,假如一直没找到答案看来我该去买书看了。
我个人以为,《海上钢琴师》应该是则寓言。主人公的名字偏偏叫1900;是有很大寓意的;还有他不肯离开大海,宁愿和那艘老船同归于尽的行为也因此与新世纪有所牵连,与世纪交替人类内心憧憬、忐忑、希望、失望有关。不是我们去迎合片中主人公的想法,而是主人公的想法和最后决定正是来自于世纪交替人类的普遍焦虑。
我想起看过一篇文章,称当时《泰坦尼克》在香港大受欢迎也正应合港人在港府统治者的历史性更换、世纪末到来对香港未来怀有莫名恐惧的心理(一艘豪华游轮的沉没)。
我朋友的看法极有意思: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评论有大的一面也有小的一面。从大方面说,它体现了衰败的欧洲对于美国文明的畏惧,用保护弱势理论来对抗经济自由主义。从小的方面说,它告诉我们天才的艺术家有反社会的一面,需要我们的同情。
总的来说表现了一种顾影自怜的情调。
我觉得他的加上我的,就是对这部影片的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