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局限于工程活动的影响范围内。震源深度极浅。据统计,已知的诱发地震最高震级:水库诱发地震为6.5级,抽、注液诱发地震为5.5级,采矿和地下核爆炸诱发的地震为5级左右。由于震源浅,地震的地面效应比较强烈。极小地震即可有感,并伴有地声。3级左右地震即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4~5级地震的地表最高烈度可达Ⅶ度,6级地震可达Ⅷ度强。破坏性诱发地震的地面运动特点是振动周期短、振动垂直分量大而持续时间不长。 工程活动是否会诱发地震取决于场地的地质背景。特殊的岩性组合,有利于发震的断层与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体应力状态等,是诱发地震的必要条件。喀斯特的存在,也是极有利于水诱发地震的一种因素。根据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以及利用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地震前兆信息,可以进行诱发地震的中长期预测和短临预报,采取相应的工程抗震措施。
2008年5月,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发生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地震之一。据测定,此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在地壳内产生了一条长达298公里的裂缝,并导致近80,000人遇难。
地震发生之后,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的水坝。许多科学家猜测,紫坪铺水库可能与触发此次地震具有关联。
地震,这种地球表层的震动现象,是典型的自然事件。它们的发生往往由于地球表层以下的岩石板块发生了移动。这些板块沿着断层线活动,断层是地壳坚岩发生破裂的地方。当板块之间发生挤压或者分离,地壳就会发生剧烈震动。救援人员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现场搜救被困人员。一些少数的自然事件比如火山喷发,有时也会引发地震。但是,地面的震感有时也可能来自于惊天动地的人为事件,比如地下炸弹实验、矿山爆炸——以及水库蓄水或者泄洪。地下的爆炸引起地震,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大坝呢?水坝只不过是用于存蓄河水,它们如何引发地震呢?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将了解水坝——更确切地讲是蓄水行为——如何引发地震,而且我们将寻找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因水库而引发的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人类行为可以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在引发地震的案例中,我们将讨论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地下空间,以至地壳。
中新网广州8月31日电 (奚婉婷)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8月31日13时52分,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交界(北纬23.8度、东经114.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1公里。广东省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杨马陵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本次河源地震并非水库诱发地震,而是正常的地壳构造运动,且近期应该不会发生更大级别的地震,但不排除出现震级较小的有感地震。
据了解,地震发生时,河源市区有强烈震感,而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均有民众反应感觉到地震。杨马陵称,4.2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破坏,但会有明显震感。广东省消防部门已派出消防员深入震中河源市笔架山区域摸查受灾情况,截至31日下午18时,河源震区除部分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损毁外,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广东省地震台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本次地震属于河源——邵武断裂带上的地震活动。近50年来,位于该断裂带上的河源地区曾发生1962年3月19日6.1级地震,以及4至5级地震40多次。今年2月16日,广东河源发生4.8级地震,当时有专家指出是附近的新丰江水库工程外力诱发。
对此,杨马陵认为,水库诱发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水位发生变化,即在水位显著上升或下降的前后一段时间,会发生地震。从近十几年的研究来看,在新丰江水库水位发生剧烈变化时都未有地震发生,而31日发生在广东河源的地震只是正常的地壳构造运动。
杨马陵说,虽然今年以来河源地震比较频繁,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河源的地震活动会不断增强,它更多反映的是,未来1至2年,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能会步入地震活跃期。
据介绍,本次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带领工作组携多台(套)仪器赴河源市加密观测。而广东省消防河源支队地震救援突击队目前仍在现场摸查搜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