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厌学可以使用以下两个方法:
1、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孩子逛一逛文化宫、博物馆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也可以给孩子买书籍,比如世界名著等等,让孩子能够沉下心来读书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2、也应该让孩子适当的增加兴趣爱好,因为学习本身不仅包括读书写字,也包括社会生活以及运动等方方面面,比如让孩子学习一项运动或一项特长,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绘画、学钢琴等等。这些活动可能让孩子有更坚强的毅力,也会有更丰富的人生。同时这些兴趣爱好也可以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而不是总是在不停的写作业,不停的面对考试之类的问题。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做。
---------------
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关注孩子的小情绪,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制造开放式,安全的倾吐环境。要和孩子一起聊天,每天与孩子聊在学校的情况,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新鲜事。不然当孩子有情绪,没有地方释放时,日积月累,会形成更大的问题。
2、稳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处理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为家长需要先把心态放平稳。不能因为孩子急,自己也变得急躁起来,这样的话事情是不能处理好的,应该花更多的耐心鼓励和陪伴孩子。
3、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选择。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可以说可以呀。不过如果不上学,那就要整天呆在家里,而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学校学习新知识。如果去学校就不一样了,在学校里有很多活动,与同学之间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
4、采用同理心安抚孩子的情绪。把自己当作孩子一样去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样也会觉得有困难,不想上学。通过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是理解孩子这种情绪的,等孩子的情绪比较平缓时再去沟通。
对许多父母来说,遇到的问题是孩子不愿上学,但上学是孩子成长的必要阶段,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立足于社会,那么孩子不想上学,该怎么说服呢!
一、心理调节
此时,家长在面对孩子不愿上学等问题时,不应采取强硬措施,首先要从根源上找出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再进行疏导和心理调节,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许多儿童不愿上学,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环境突然改变,使他们感到不适应,所以家长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办法很多,如多告诉他幼儿园的好处,多介绍几所学校的小朋友等等,等孩子们明白了去学校的好处后,再有意识地去学校上学。
若有需要,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找一样他最爱吃的东西,或者想去什么地方,同时也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自觉上幼儿园,就给他相应的奖励,但前提是父母必须言而有信,否则只会起到反作用。

二、考试分数
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父母过于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或者一直没有提高,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表现出过度焦虑的情绪,同时这种情绪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小孩一旦有这种情绪,就会严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学又不想上学。此外,在一些家庭气氛紧张的时候,孩子因为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神经敏感,甚至还会伴有自卑和自闭等症状,稍有成绩下降就会产生排外学习的心理。
三、孤独
有的孩子因为患有自闭及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所以常常会产生孤独的心理。所以对这部分孩子来说,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有效地调理孩子的自卑,然后再教他们社会交往的技能,这样就可以解决孩子在学校里没有朋友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家还应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如让孩子协助老师派发本子,或全家人到饭店用餐时,让孩子练习点菜等,以便孩子逐渐走出象牙塔,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一大环境。
一、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四、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
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 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五、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厌学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挫败和打击后产面生的负面情绪与逃避学习的行为,说得通叛俗一点就是没有成就感,学习上的努力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从而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孩子厌学的情绪主要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对他的评价,而不是成绩本身。如果这种评价是正面的,那么情绪体验是快乐的、积极的;如果这种评价是负面的,那么情绪体验是痛苦的、消极的和我不愿意的、逃避的。

让孩子喜欢学习的方法是: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心里一定接纳他、肯定他,给孩子积极的、肯定的、正面的评价和建议,让孩子从学习的过程中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下面我们分三步来讲。
第一步:接纳孩子,是教育的开始。
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首先要接纳和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接纳就是尊重与理解,尊重代表平等,平等与理解是沟通的基你华础。只要你接纳了孩子今天的表现,你才能心平气和、不带情绪地与孩子说话;你不能接纳孩子的时候,同样孩子也不会接纳你,即使你有世界上最好的让孩子喜欢的学习的方法也无法让孩子接受分毫,因为他根本不听你说话,把你的话当耳边风。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因此,接纳是教育的开始,这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负面强化(指责、打骂,强化孩子的问题),原因是心理上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上的表现。在这种负面强化之下,孩子遭受的挫败越多,就越叛逆,越不顺从父母的意志,就更厌学。如果你打他、强迫他学习,他可能会因怕你而屈服,但绝不会出自真心地想学习,反而会因学习倍尝痛苦而导致厌学,他丧失自信(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心理和人格变得扭曲。如果一个人连自信都没了,学习再好又能得到什么?
你只有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感觉到尊重,不会因成绩不好而恐惧和害怕你。学习时没有心理压力,心就放开了,就能慢慢顺应你的教育。

家长非接纳孩子不可的理由
1.不管你接不接纳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或表现,你都改变不了孩子学习不好的事实,所以你非接纳不可。
2.你不接纳孩子,教育就无法进行。你要教育孩子就必须先接纳他。
如果是非接受不可,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吧!

第二步:信任和肯定,寻找学习不好的原因。
肯定孩子现有的成绩与表现,相信孩子可以变得比现在更好;孩子学习不好时,要去寻找原因,不要着急,不要对孩子胡乱打骂一通。
我们不应只看孩子的成绩结果,不应把精力放在挑孩子错和责骂孩子上,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上,关注孩子的学习意愿与能力,相信孩子能学好,不断肯定和鼓励,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
比如,当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对孩子说:“不是你不想考好,你也想考好,你觉得这次没考好的原因在哪里?”这时由于家长接纳了孩子的表现,心态和语气都很好,孩子就能坦然、诚实地面对你,并愿意说实话,与你一起寻找考得不好的原因。
孩子说考得不好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粗心大意而做错,一种是真的不会做。这时就可以对孩子说:“你总结得很好,只要你下次做题的时候认真点,你就能比这一次做得更好,那么怎么能考试的时候不马虎,少出错呢?妈妈给你个建议……”或者继续问孩子:“如果下次你想要考好,你觉得应该怎么去做?”我们还可以在试卷中找出一二道比较难的题让孩子做,鼓励孩子思考,当孩子把题做出来后,内心就会受到激励和产生继续努力的念头。而这时在适当的鼓励与肯定那么效果会更好,比如“你看,这道题这么难。你却都做对了,真棒。“这时你再出一个简单的让他做,做出来后,成功感更是油然而生,如此多次孩子学习没有压力,也愿意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信心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这种沟通文化的教育方式,不但可以用在解决孩子学习问题上,还可以用在孩子的其它不良行为的改变上,用好这个方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女孩子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氛围

家长必须信任孩子的理由
1、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孩子都不笨,家长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学习不好,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他学的不好也是当然。
2、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学习好的,他只是需要帮助或是没有办法。
信任孩子吧,信任会给孩子力量,为孩子树立信心
第三步,不断鼓励和表扬,找到感觉,尝到甜头
一个孩子能否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体验到成功感,不仅取决于孩子学习的好坏,而且还取决于成人给孩子评价,孩子尝试到甜头,找到好的感觉,孩子考了98分,如果你的注意力只是盯在孩子丢掉了两分上,不断指责孩子,那么孩子的感觉跟考零分没什么两样。如果考了70分,你的注意力是放在孩子做对的题目和一些难度较高但孩子又做对了的题目上,不断肯定孩子,那么,给孩子看孩子的感觉跟考100分是一样的。
家长必须帮孩子找好感觉的理由:
1、好的感觉会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谁会拒绝快乐呢?
2、感觉是一种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才能在最今后的更愿意主动寻找这种好感觉。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是学习比较差得不到好的评价,还是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是家长给他施加的学习压力太大,还是他自己不自信?是他对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有看法,还是他产生了网瘾。总而言之,厌学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家长首先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厌学。据我接受的案例分析,孩子学习上的不自信和家庭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是常见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学综合症。其实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可以分析一下,如果能够呈现这些原因的话,我们是会有一定的办法的。家长的原因家长就要做一些调整。比如现在的家长期望值普遍都比较高,攀比比较强,其实将来孩子能不能进入社会,能不能很好的去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才,不单是学习成绩本身,要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心理上能够健康成长。其实有的厌学的孩子他在其他方面优点很多,比方说可以玩,反应比较敏捷,有礼貌,这都是优点,但是咱们家长往往视而不见。我的意思就是要克服这种厌学,要从鼓励孩子的其他优点开始,这时候孩子其他优点得到鼓励以后,那他学习也会跟进。我们虽然管不到学校,但是我们可以和班主任老师适当沟通,适当的照顾孩子的这种性格特点。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学习上的挫败感确实发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那就是要及时到相关机构找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来进行调整,而不是要盲目地教训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