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活校多年来已应用于临床,对疑难肝病的诊断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自1957年Menghini一秒钟肝穿法问世以后,肝穿刺已成为简便、安全、有效的肝病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肝穿活检对肝炎的诊断、分型和病情演变、疗效观察都有很大价值,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十分重要。将临床所见与病理所见结合起来,有助于对各种肝病的进一步认识。对于临床上难以鉴别的肝脾肿大思者,急慢性黄疽病人如肝淀粉样变性、妊娠急性脂肪肝、体质性黄疽、药物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分型以及肝癌等,通过肝穿活检都有重要的鉴别及诊断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提高,一致认为肝活检可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对超微结构的观察以及免疫病理检查,有利于肝炎发病机理的探讨。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医院采用一秒钟快速肝穿对无症状无体征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肝穿病检,结果提示:全部病例均为隐匿性肝病患者,虽然大多数息者为慢性延性肝炎,但亦潜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危险,通过肝话检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肝穿活检是诊断肝病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但并非是万能的诊断方法,因为肝穿所取组织的重量约为0.02—0.03g(长2—3cm,直径约0.2cm)占肝总量的1/50000,显微镜下所见一般为5—20个肝小叶, 活检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诊断率与疾病的性质、技术操做熟练程度和适应症的选择等有关。对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肝炎、淤胆、含铁血黄素沉着、淀粉样变性),因病变分布均匀,任取一点足以反映肝组织学的全貌,故诊断率高。对结构性病变(如肝硬化)因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取材不易完整,以致影响对小叶结构有关病变的诊断。而局灶性病变(如肝癌、肝脓肿、肝肉芽肿)常与病灶大小,病变分布和范围有关。总之,肝穿刺取材有一定的抽样误差,阳性结果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而阴性结果基本上可排除弥漫性病变但不能排除局限性病变。
肝穿活检有无危险,这是许多患者所关心和怀疑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多采用Menshini法一秒钟肝穿,根据从国内外数千例肝穿结果来看,少数患者于肝穿后除育穿刺点轻微疼痛及肩痛外无任何不适亦不遗留其它并发症。当然并发症的发生与肝穿前的准备,穿刺后的护理皆有关。因此,必须严密作好肝穿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严防肝穿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列为首要。只要病人配合好、技术操作熟练,肝穿刺一般来讲没有危险性,并且没有明显的痛感。
在临床,医生要对肝病病人作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多方面的有关资料,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医生体格检查获得的资料)、血清学检查(如肝功能、“两对半”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和组织学检查等。其中,肝脏组织学的资料需要由肝穿刺检查获得。肝穿刺检查对病人的肝脏情况能提供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资料。即使诊断已由临床确定,肝穿刺检查往往能提供病变发展的详尽数据,对于病人的正确处理仍然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其他任何检查都无法代替肝穿刺检查。就操作而言,只要严格地按医护常规进行,肝穿刺活检操作是相当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