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时期臣子回复皇上用“诺”,而隋唐即以后却使用“遵旨”,是不是礼仪的弱化?

2025-05-20 00:38: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请问你这个说法的出处,如果是古装剧那就不可信了。其实总体而言,从上古到明清,君臣关系的发展是向着君主权力的加强方向来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君臣关系还是比较轻松的,对于有才有德的大臣,君主是比较尊敬的,大臣的话语权比较多,那个时候的忠臣名相,一般都是有政治抱负的,比如管仲,管仲自己就说,他之所以辅佐齐桓公,并非是因为齐桓公有多大的人格魅力让他死心塌地,而是为了为了继续先王的抱负,为了社稷。齐桓公犯错误或者要犯错误的时侯,管仲就经常数落批评他,齐桓公也得乖乖听着。而大约从秦汉始,君主就开始注重集权,开始注重提高自己的威望了,君臣关系变得紧张,人们做官也不再是为了政治抱负,而是为了荣华富贵,臣子成了皇帝的雇员,对老板当然是非常恭敬了。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