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苏州的古城有多大
最早记载吴国都城范围及形制的,是成书于战国,经东汉袁康、吴平辑录的《越绝书》。该书详细记载了古代苏州城池的形制和规模尺度:“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廓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吴大城”即指吴国都城,按古制一里合三百六十步、一步为六尺计算,四面城垣相加周长为三十七里一百零一步,约为今天的16200 米,即16.2公里,与今天苏州古城的城垣遗址基本相符。“吴小城”即指都城中的宫城,又称子城,为城市的中心建筑部分,也是君王统治的政治中心。至今古城中有叫“皇废基”的地名,据传即是吴都子城所在地。“吴廓”即是这座都城的外廓,至于是否筑有完整的城垣,还是间有河流山地为屏障,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和发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