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有什么区别

2025-03-27 00:33: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公教育的回答不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才是属于公益类,且属于公益一类,主要是涉及民生的单位,待遇由政府拨款。而参公主要是指有执法权或行政审批权的单位,待遇与公务员一样。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待遇是基本工资由国家负担,绩效工资由单位负担。所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区别在于1.基本工资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国家负担,而企业所有的工资由企业负担。2.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五险一金上按实际收入缴纳,而企业往往按最低收入水平缴纳。

回答(2):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我国的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关注山西中公教育了解更多。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回答(3):

自收自支单位属于事业编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和一般事业单位雷同。
企业在用人和经济支配权上有自主性,相对更灵活些。
不过企业在某些优惠政策上,不像自收自支单位那样,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各有利弊吧。

回答(4):

事业单位是替政府打工,企业是为老板打工。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