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何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字数不少于150字,QQ发文字过来?

2025-05-15 02:21:0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进攻火力对比之下,北洋水师舰速略逊一筹,但吨位、火力、装甲、重炮均占优势,如果炮弹配备到位必然可重创日舰。海战结束后,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无一处被击穿。就平均船速而言,北洋水师较慢,为15.5节,联合舰队的本队15.6节也不快,但包括吉野号在内的第一游击编队为19.4节,大大高于北洋水师。戚其章认为英国的中国舰队司令埃德蒙·佛莱曼特上将说的“是役也,无论员兵素质、舰速或火炮射速、新式舰,实以日本舰队为优”是正确的。
清军舰炮威力虽大,但射速慢、操作不便、命中精度低,日本火炮射速快、操作便捷、命中精度高,两者相较,日本舰队在相同时间内的射弹量和命中率都要高于北洋舰队。
此外,北洋海军各主力舰都设有鱼雷管3-4具,但是,在黄海海战中,对联合舰队未曾实施鱼雷攻击,只有福龙号对西京丸号攻击未成。各舰炮弹数量未带足,海战时炮弹在五个小时内用尽。
清军配备大量的德式武器,但标准并不统一,一旦一个武器对应的子弹用完,则无法使用其他武器的子弹。清军的弹药消耗数量也很大而且很不合理。如清军出发前往朝鲜,每支枪配有子弹150发,每炮配有炮弹50颗;后又从国内运送炮弹子弹,但仅击毙日军180人。日军人均仅消耗子弹8发。两国的陆上军事技术对抗体现在依据地利构筑的传统要塞防御系统与连发枪、榴霰弹、野战火炮组成的现代火力系统之间的对抗。应当指出,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清军在旅顺口和威海卫两地修建工事,构筑炮台,其工程之繁浩,构造之雄伟,耗费之巨大,堪称中国工程史的里程碑。然而,甲午战争的实践表明,两大要塞,一经日本军队的密集火力攻击便立即崩溃,旅顺口要塞不到一日即告陷落,而威海卫也仅仅坚守了一周时间。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清军使用低技术水平的防御系统来对抗高技术水平的攻击系统,在野战火炮大规模应用后,地理因素对于防御的作用日益弱化,建立有效的防御系统比建立同一水平的攻击系统具有更大的难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因而也就更不容易成功。

回答(2):

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建设海军的经费都被慈禧用了过生日了!海军没有足够的经费自然海军战力就会弱,罪魁祸首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