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
【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是庄子最高理想的神人,即能达于逍遥游("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人,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他的注脚:"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鲲鹏之大展,以求苍冥之至极也。
先贤之圣,以其求明道而至知也。
.
至圣之道:“无己、无功、无名”‘(主)人’耳。
(主)人之至知
初则“无己”,无我、无我想、无我执。
修成“无功”,无受者、无作者、无所做、无万物。
至圣“无名”,舍妄归真,还道寂寥,无有虚妄又灭假名。
.
《道德经》节录
无己: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民’岂是他人、外人邪?)
无功: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无名:“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常无名”
.
致虚极守静笃。……知常(恒)曰明。不知常(恒),妄作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