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王老师和张华的年龄和是52岁

2025-05-18 12:06: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解:设小明今年的年龄是x岁
2×(x+4)=52-x+4
2x+8=56-x
3x=48
得:x=16
小明今年16岁,老师今年36岁
小明(阿明)是人物的代称,课文习题中的探究人和笑话的主角,因这个名字天生有冷笑话的气质,又在学校时以说冷笑话出名,因此成为很多笑话中的主角名字,常出现于课文、题目和笑话中。
小明是一个霸占广大70后、80后、90后、00后、马上10后的小学语文、数学课本, 乃至政治习题长达四五十年之久的人物,和小红、小强并称“黄金不败铁三角”。
小明、小刚、小红,这三个陪着几代人走过了童年的名字至今还活跃于各教科书、应用题中,但是,由于数学书改版,大多已经被换成了甲乙丙。他们是我们童年最亲近的伙伴。时光飞逝,一代代的小学生们变成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步入社会,当年的这两个伙伴早已被人们所遗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他们的故事,感慨良久,终于选择记录下来。

小明和小刚是邻居,他们同一年出生。小明的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国企员工,家境优越;小刚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后在家开小卖部,生活拮据。

小明和小刚从小一起玩耍,一起进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是同班。小明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小刚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却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写作业,成绩较差。老师说:“小明是好学生,小刚是差生,大家要向小明学习,不要和小刚混在一起。”

小明的成绩越来越好,并频频获得奥数竞赛奖项。校长曾多次在晨会上表扬小明,鼓励大家向小明学习。小刚的成绩越来越差并开始打架、抽烟、逃学上网。校长多次在晨会上点名批评,要求大家引以为戒。

小学毕业,小明进入了市重点中学,小刚则进了一所下流中学。小刚的妈妈每天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看隔壁小明,多出息!”小明的妈妈经常说:“别跟隔壁的小刚来往,这种人会带坏你的。”

初中结束,小明考进了省一级重点中学,小刚进了一所职高。小明的爸爸官越做越大,他们搬离了原来的老屋,住进了高档小区,条件优越。小刚的父母依旧操劳,生活依旧拮据。小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做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知道,他会有光明的未来;小刚迷上了摇滚,每天哑着嗓子在风里吼唱,直到泪水流淌。他觉得,他的前途一片迷惘。

一天,小明回家时看见一个老人倒在路边。他下意识想去扶却猛地止住了脚步,装作没看到快步走开。小刚恰好也从这条路经过,赶紧跑过去抱起老人叫车去了医院。老人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咬定小刚撞了人,法院最终判决几十万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可是后来却被证实,家属不仅还给小刚几十万还赔礼道歉送了1万 因为他们是富人家

小明考上了国内的名校,每天听专家的讲座,与海外朋友交流探讨先进的理论。小刚进了一家汽修厂,给厂里的师傅打下手。四年里,小明追到了校花,并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跟着国内知名教授做课题,人们说这个青年前程远大;小刚每天在汽修厂干活,因为是学徒,什么脏活累活都由他来干,辛酸苦楚,冷暖自知。

大学毕业,小明进了一家五百强公司。不久和某企业老总的女儿谈起恋爱,很快便谈婚论嫁。他们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子,夫妻俩每人都有一台车。小刚转正为固定职工了,老板给他加了工资。由于当年的欠款没有还清,一家人日子依旧紧巴巴,没有姑娘愿意上门。最后,年近三十的小刚娶了一个外来务工没什么文化的女人,凑合着过日子。

后来,小明开始考公务员,利用他父亲的关系很轻松就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每天办公室坐坐,应个酬吃个饭。他父亲退休以后,他一天天升职接了父亲的班。他的儿子在贵族小学念书,他常对儿子说:“孩子,做人要努力。”小刚成了厂里的师傅,母亲早年郁郁成疾早已去世,他把父亲接过来,一家四口。他的儿子在普通小学念书,他常对他儿子说:“孩子,做人要厚道!”

后来改革开放,小刚下海创业了,自己当起了汽配厂小老板,生意干得红红火火,没几年赚够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个时候房地产才刚刚兴起,小刚抓住机会,拿汽配厂抵押再加上这几年赚得钱也进入房地产行业,不出十几年居然做到全国前十的地产龙头企业 。在事业春风得意的时候,小刚去急流勇退,投身娱乐娱圈,自己当起了制作人,化身情歌教父,创作了如《他的心太乱》、《寂寞沙州凉》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却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只留下关于小刚的传说。

小明在外面包了个女人,被他老婆发现了,天天跟他闹。小三又整天撺腾着他和老婆离婚,小明觉得日子很烦;小刚每天在厂里干活,晚上回家时,看见屋子里透出的那一点灯光,再苦再累都抛在脑后他觉得,生活很幸福。终于有一天 他们有钱了你信吗

此后的日子便这样过去了,小明和小刚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他们不断重复着父辈们的故事,一代代的教科书里永远都会有小明和小刚。始于同样的起点,却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轨迹。只是,我时常会想起当年的小刚。想起当年那个课堂上坐不住,下课活蹦乱跳的小刚,想起那个为了引起老师注意而捣蛋的小刚,想起那个迷惘无助在风里歌唱的小刚。我想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一声:“孩子,你真棒!”

回答(2):

解:设小明今年年龄x岁,4年后小明x+4,
老师今年52-x,4年后老师年龄52-x+4
根据题意列式为
52一x+4=2(x+4)
56-x=2x+8
3x=48
x=16
小明今年年龄16岁,老师52-16=36岁。

回答(3):

52+8=60
设小明四年后x岁,老师四年后2x岁.
x+2x=60
3x=60
x=20
20-4=16(岁)
答:小明今年16岁.

回答(4):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16岁。
今年咱们两个的年龄和为52岁。
X+Y=52
4年后老师的年龄是你的年龄的2倍
x+4=2(Y+4)
解出X=36,Y=16。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16岁,老师的年龄是36岁。
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数学,还包括奥数,在学习方面要求方法适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会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据呢?希望大家能惯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来解题!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

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