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经过多年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成为三分天下的雄主,更是称帝以表明一统天下之心。然而一场火烧联营让这么素以仁义的刘皇叔一败涂地,立刘禅为下一代蜀汉帝王,阿斗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是软弱无能的存在,以至于留下乐不思蜀的笑谈。曾几何时扶不起的阿斗成了软弱无能的代名词,阿斗真如我们认知中的那么无能吗?阿斗并非无能之辈首先据三国志记载,刘备遗诏中曾经说到,阿斗是一个非常聪明之人,诸葛亮也是时常夸赞刘禅。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就是,中郎将射援到我这的时候,这里的中郎将是射援,字文雄,扶风人.其本姓为谢,后改姓射。讲诸葛丞相赞叹刘婵聪明而且有度量,射援还向我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超过了我原本对你的希望,你果真能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你可要努力。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和刘备都看好刘禅,对于刘禅继承刘备之位并没有太大的担心,很多人都时常夸赞刘婵很有才华。当然这只是三国志的记载,三国志也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其他人夸赞刘婵也许碍于情面才夸赞,我们从几个角度去分析,刘禅到底是不是历史上所说的那么无能。刘禅能做蜀汉之主已然证明其并非我们认为的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知道刘备并非刘婵一个子嗣,有义子刘封、刘永和刘理,还有我们熟知的阿斗刘禅。义子刘封当然排除在外,毕竟只是个义子,刘婵乃是长子,按照古代的立长的惯例,继位非刘禅莫属。倘若刘婵真的是无能之辈,难以做一国之君,刘备岂能把皇位传给阿斗,当时可是三国乱世,在说之前帝王已经有立贤不立长的先例,诸葛亮对立刘禅也并无意见,可见刘禅的能力还是被两位认可的。
孟子曾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多数帝王都把天下人的天下看做家天下,把底层民众看作蝼蚁一般,而刘禅在蜀国无力抵抗之时采用开城投降之举,实乃帝王大义。刘禅投降的场面三国志曾经记载道,不惧亡国之礼,刘禅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亡国之君,很有骨气,甚至魏国官员都佩服之至,胸怀帝王大义的刘禅岂是无能之辈乎。在位四十二载压诸葛震姜维的刘婵岂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能我们会好奇,压诸葛震姜维从何说起,虽然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成为了神人般的存在,后来姜维在蜀汉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但是有很多史实是我们并不了解的,比如蜀汉之间是集团相争,当年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北伐就是缓和蜀汉之间的权利相斗。后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诸葛亮大权在握,有人甚至怀疑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当然诸葛亮对蜀汉所为是我们一清二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当时其他集团可不这么认为。
面对多人对诸葛亮的怀疑,刘婵直接一封书信,问丞相要自立否。简单的几个字可以证明刘禅的智慧,告诉诸葛亮你曾在先皇面前立下誓言,辅佐少主,同时也告诉其他势力集团,蜀汉之主乃是我刘禅。刘禅后来宠信黄浩,黄浩乃是宦官,姜维在外征战之际,黄浩拉拢大臣并参政。姜维知道后上书刘禅,让刘禅诛杀黄浩。刘禅只是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回复姜维,黄浩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在意。
而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在震慑姜维,姜维当时把握蜀汉军权,一个小小的黄浩就让姜维如此忌惮,而黄浩在刘禅眼里只是一个小人,刘禅只用区区一个宦官和只字片语就能震慑姜维,怎么能说阿斗是无能之辈。综上所述,我认为刘禅表面是扶不起的阿斗,内心实则大智若愚,阿斗之才应该不输于其父刘玄德。
阿斗并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无能,他在位几十年还能大权在握,掌控蜀国,实力也是很厉害的。
当然不是。1.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亡国后还能过得那么安逸,怎么可能是一个庸才。
2.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3.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是安安稳稳的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刘禅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了。
其实阿斗并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无能,因为诸葛亮在历史上对阿斗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甚至于诸葛亮在辅佐刘禅去世之后,刘禅依然做了三十年的皇帝,由此可看刘禅肯定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
的确是很无能,诸葛亮和姜维的全力辅助,也没有将他扶起来振兴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