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过的单兵武器与发展状况。
前装枪:南北战争时期,前装枪武装了南北双方90%的士兵,作为人类有实以来第一种火药作用手持射击型武器,前装枪已经步入发展末期与全盛期,米涅子弹,火帽装置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前装步枪的可靠性与射程,同时也令前装枪走向了坟墓。南北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装备的前装枪随即被大量改造与撤编,南北战争...也意外的成为了已有500岁高龄——前装火器最后也是最为华丽的谢幕表演。
后装单发枪:南北战争时期后装步枪的设计尚处于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后装步枪由于存在威力较低,可靠性不佳的问题而没有成为大多数军人的制式装备。但比起原始的后装步枪,此时的后装枪设计理念随着雷汞的出现已然从‘点燃火药’升格为‘引爆火药’并促进了定装枪弹的产生,这最早要归功与居法瑞士人塞廖尔·约翰尼斯·波利与他大名鼎鼎的助手,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他们分别发明了最早的中火子弹与最早的栓动式后装步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莱赛M1841式步枪,普鲁士军队也幸运的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全军列装后膛枪的部队,然而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却并没有出现德莱赛步枪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夏普斯的老伙计’,理念相对原始但战果不俗的夏普斯步枪。
后装连珠枪:自从瓦尔特·亨特发明下杆步枪以来,连珠枪的概念随之浮上水面,下杆式枪机是人类史上第一种成熟的连发式枪机,也催发了供弹/备弹装置的发展。在小型连发式火器产生前,下杆步枪是人类射击速度最快,容弹量最大的武器。然而下杆步枪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构造限制了膛压的承受力度,使它只能使用低威力的弹药,射程与精度均无法与当时结构简单的前装枪相提并论,虽然它拥有着‘一次装弹就可以打上一个星期’的夸张赞誉,但更多的情况是...卡壳,漏气,殉爆,哑弹故障,连续射击一星期但几乎没有打中任何东西...
当然,短枪管低威力装药或许恰恰是骑兵需要的,所以这些‘骑在马上的狗东西’大方的取走了步兵们想用却无力消受的连珠枪。
手枪:从1851年开始,柯尔特便开始引领起世界手枪潮流,撞击火帽式转轮手枪开始盛行,不过与其前卫的设计相违和,这一时代的左轮手枪装填方式相当原始,它需要从圆形弹仓的前方倒入火药的弹丸,然后在后方依次装填火帽,而且精度与威力也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这并不影响其之于前装手枪表现出的先进性。基于这一点柯尔特手枪被大量列装并成为军官制式枪支,作为古典流线线条与机械装置的完美结合,美观的柯尔特早期左轮手枪也成为枪械爱好者们追捧的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