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金桥工程
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
金关工程
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计算机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达到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
金卡工程
即从电子货币工程起步,计划用10多年的时间,在城市3亿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从而跨入电子货币时代,并逐步将信用卡发展成为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全面信息凭证,如个人身份、经历、储蓄记录、刑事记录等。
除“三金工程”外,其他信息化建设的“金字工程”还有:
金智工程
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网络工程。金智工程的主体部分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即CERNET),1994年12月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复立项实施。CERNET由教育部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承担建设任务,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层次结构,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金智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金企工程
由国家经贸委所属的经济信息中心规划的“全国工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的简称,于1994年底正式启动建设。
金税工程
与税务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网络工程。
金通工程
与交通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网络工程。
金农工程
与农业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网络工程。
金图工程
即中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工程。
金卫工程
即中国医疗和卫生保健信息网络工程。
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金桥工程”首先建立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连接的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是对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行无纸贸易的外贸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则是以推广使用“信息卡”和“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
金桥工程
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
金关工程
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计算机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达到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
金卡工程
即从电子货币工程起步,计划用10多年的时间,在城市3亿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从而跨入电子货币时代,并逐步将信用卡发展成为个人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凭证,如个人身份、经历、储蓄记录、刑事记录等。
三金工程是什么
所谓“三金工程”,就是指“金卡、金关、金桥”工程。这是国家在近年开始起步并正在逐步实施的重大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信息产业的三金工程
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中国迅速做出反应。1993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金桥工程”首先建立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连接的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是对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行无纸贸易的外贸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则是以推广使用“信息卡”和“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