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两千担的朝官,相当于清朝什么官衔呢?

2025-05-18 20:58: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秩石制,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员级别制度,以俸禄的多寡来厘定官吏等级。曹魏时设定九品中正制,秩石制依旧不废,两种品级制度同行。这也是中国古代实行千年以上的官吏定级制度。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将原有九品中正制改为每品正、从二级,正四品以下(含正四品),每品再分上、下两阶,一共三十阶,秩石制才逐渐退出中华北方王朝。而南方诸朝则始终沿用秩石制,直到隋开皇八年(589年),隋军渡江灭陈,统一中国,在南方行九品三十阶,定官吏级别,这才彻底将秩石制移除于历史长河之中。

秩石制度,自最高级别的万石,到最低级别的斗食佐史,在西汉时大约为二十级,东汉初年十七级,此后保持稳定,再无改变。

二千石级别官吏,又可以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下面根据各级情况,详细叙述。

一、中二千石,对应官职为中央朝廷之九卿(汉官制,九卿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另|执金吾也为中二千石官职;

地方官员中,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由于夹辅京师,拱卫朝廷,地位超然,官秩也是中二千石。东汉后期,各州设立州牧,官秩也是中二千石。

二、真二千石,对应官职为各州刺史。

三、二千石,对应官职为各郡郡守(太守)。

四、比二千石,对应官职为丞相司直、护军都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

以上汉制官职,如果对应清朝官衔的话,那么就是------------

中二千石:

清礼部尚书----对应太常、大鸿胪;清朝也有太常寺、鸿胪寺,但是职责和品级远远不及汉制下的太常、大鸿胪。所以汉太常只能对应清礼部尚书。

清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对应光禄勋、卫尉;清朝一样有光禄寺,但是那是管理负责后勤宴席、朝会祭祀的,与汉时的光禄勋完全不一样。汉光禄勋,即之秦郎中令,是负责守卫宫廷、卫护皇帝的重要官员,基本对应清之领侍卫内大臣。而汉卫尉,职责为率卫士巡视宫中、检查门籍,警卫皇宫,基本对应清之内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