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作为装备制造的基础件、零部件之一,其规模品种的的扩大、质量水平的提高是保障机械装备主机性能提高的先决条件。但是,我国弹簧行业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形成了低档普通弹簧供过于求.高档产品(高强度、高应力、异性件、特种材)供不应求的被动形势。弹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轿车用悬架簧、气门弹簧、离合器弹簧以及机车、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用高级弹簧,仍需要进口。此外,目前,我国弹簧产品性能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也有一定差距,如弹簧的负荷精度、垂直度精度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集中反应在性能不稳定,有些重要质量指标离散性大,使用寿命不稳定,特别是当主机要求弹簧在高速、高应力工况下工作时,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弹簧行业的现状 。中国弹簧行业目前具有规模的弹簧专业生产企业700多家,建立了10个专业性的弹簧研究所。整个弹簧行业的从业人员己这80000多人,弹簧行业生产的产品有21个大类,品种1600多种,年产量大约40亿件,年销售额人民币80亿元。弹簧类主要产品的质量水平己达到国外先进国家90年代的水平。弹簧行业面临的问题。市场目前弹簧行业的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很小,不到1%。弹簧行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汽车行业、电器行业的发展而高速发展。但由于近几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疲软,内需不足。
如汽车行业,90年代初的预测是到本世纪末中国将生产100万辆轿车,各主要弹簧配套厂也相应地按客户的预期产量扩充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到如今,实际轿车生产量仅为每年55万辆,与预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造成零部件生产厂(包括弹簧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大大放空,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各企业的经济营运效益。设备问题。由于弹簧行业的特殊性,弹簧行业的主要加工设备基本上属于非标准设备,如卷簧机、磨簧机、成形机、喷丸机等。这类设备只有少数专业生产厂家,有的则依靠弹簧生产厂家自己制造。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设备生产厂家制造水平及技术水平相当高,而国产设备普遍存在加工精度底、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型号老化等问题。所以现在弹簧行业中先进的制造设备一般都依靠进口。进口设备存在的问题:一是价格高,二是维修和配件不便。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国内已有一些生产弹簧设备的新兴企业及合资企业,其设备精度、生产效率已接近进口设备,但总体上说,还存有差距。
近年来,我国弹簧行业实现快速发展,技术水平、质量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作为通用零部件,弹簧功能涵盖了减震、储能、控制、维持张力等诸多方面,应用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电力及核电装备、高速铁路、汽车、医疗器械、日用五金、玩具等。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弹簧行业的快速增长,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和配套主机性能提高的需求对弹簧行业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的提升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弹簧生产企业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了产品技术和质量的双提升,积极为主机装备提供优良配套产品,并大量出口国外市场,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中,已为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配套悬架弹簧、稳定杆,为各类发动机配套气门弹簧,为火电厂提供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的安全阀弹簧,为200千米/小时以下动车组配套转向架弹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