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极为重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目前测得的频率是3kMHZ左右,是大爆炸理论的最根本的支持依据之一。根据这个频率可以推算宇宙的年龄为140亿年左右。也可以理解为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次大爆炸发生在140亿年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或已经认知的空间,一般指的是不包含时间的静态空间,是三维的,只有长、宽、高。
对于大尺度的宇宙空间来说,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空间是四维的,即:除了长、宽、高,还有空间密度。
因为引力波的发现,我们认知的宇宙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组成,以前被否定的“以太”回来了。既然是物质,就存在密度、弹性的概念,也重新认知了暗物质(空间收缩)、暗能量(空间扩张)的认知概念。
因此可以说目前认知的宇宙静态空间是四个维度,比以前认知的宇宙空间多了一个密度的概念。
现在新的论点就是讨论产生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怎么来的?宇宙大爆炸只有一次或者只有一个奇点吗?显然我们更倾向于不只是有一次宇宙大爆炸。黑洞可能最后会导致奇点的形成,但不是必然的。一个奇点的形成,空间的断裂,导致反空间的出现,同时引爆很多黑洞。
同时白洞、反空间也是存在的,只是反空间、反物质存在的时间很短,白洞在原始星系形成时存在,所以也时间不长。目前都没有观测到。
黑洞表象上是不断吞噬物体,黑洞内部实际上是不断压缩时间和空间,可以这样理解,黑洞把物质转变成能量来压缩时间和空间。
当黑洞吞噬物体到一定能量后,或者因为黑洞之间的碰撞,使一个点上时间消失(时间的开始等于结束),空间无限小(存在等于消失)。这就是奇点的形成。
奇点的形成,该区域空间的消失,连锁造成其他关联空间断裂消失,这个断裂就是反空间的出现,如同黑夜里的闪电,宇宙中只有断裂是超光速的,断裂可以说是同步发生,速度无限,这就是奇点的爆炸,也是空间消失转换成物质的过程。
空间的断裂/消失,奇点的爆炸,质密的反空间闪电般消失,无数闪电末梢继续释放能量,冲击太空开始形成白洞,释放的能量以光速碰撞/喷发出物质形成新的星系,这也就是星系是盘状的原因。
白洞释放出物质形成星系,由于太空存在光速障碍,无法跑出直线,并且白洞在最后形成的星系的核心翻转,这也是星系核心呈现球状的原因,由于星系的边缘是白洞先喷发释放出天体,所以星系边缘天体的年龄更古老。
这只是比较流行的宇宙起源理论模型之一,大爆炸只是根据科学家从现有宇宙的运行规律和状态所推测出来的。
大爆炸理论相对于其它宇宙起源学说,掌握的可能的证据(如上世纪的 宇宙微波辐射背景,观测到星系在红移证明宇宙在膨胀 等证据)比较多而被学术界的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可,但并不代表就是真理,是真是假还要看以后。
关于宇宙的起源的众多理论之中除了大爆炸,还有白洞起源说。大爆炸只是一个认可度比较广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