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因为盗墓的,都大部分娶不到老婆,谁会喜欢一个土夫子?既然没人喜欢,娶不到老婆,那么哪来的孩子?所以要带只能带外甥或侄子了。
盗墓是一个技术活,并且还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活,如果一个不小心,就跟墓主一起长眠在地下了,这样的人如果发了家,那么多半会洗手不干,带外甥侄子的,是那一批刚发家没多久,被亲戚家里面惦记,硬塞一个给对方带着“挣钱”的人。
发家之后的盗墓者,多半已经不干了,这样的人金盆洗手,对古董了解,可以开个西泠印社什么的,有店面,有生意,还有钱,要找个老婆当然很简单,毕竟只要发家了,没谁有那个美国时间去调查是怎么发家的,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被控杀人犯落网,也就是这个原因,有时候不会查到这些人。
盗墓者肯定知道古墓的风险,所以基本上连自己的老婆都不会提,而在生意上只要不是太坑,也会慢慢做起来,那么自己的后代就没有必要去干那一行了。
当然,还没有成功的盗墓者,他们不是因为贫穷就是因为性格古怪,没什么姑娘喜欢,所以基本上成不上亲,所以如果要找传人,也只能找亲戚家的了,毕竟他们自己压根就还没有后代。
毕竟像三叔和陈文锦、胡八一跟shirley杨这种类型的情侣盗墓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大老爷们,这些人没人嫁,只能搞点基情了,不带外甥他们只能收徒了。
挖坟掘墓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死者入土为安,却被扰了清净,天理难容。且很多墓室的主人家世显赫,富甲一方,与其一同陪葬的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因此,他们在死后还会在墓室中设下机关,防止盗墓贼的侵入。但常言道:“富贵险中求”,即便墓室中危机重重,仍然有不计其数的盗墓贼贪图墓室中的宝物,铤而走险,一夜暴富。民国时期曾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那就是清东陵被人盗窃;惨遭毒手的墓室不止这一个,举世闻名的乾陵也是多个盗墓贼光顾的目标。
许多人对盗墓贼恨之入骨,这些人胆大心细,厚颜无耻,只为追求荣华富贵,从不顾及世俗的眼光。盗墓贼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墓室中,常说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终究薄弱,且在墓室中随时可能丢了性命。但团伙的人不宜过多,因为等到见到宝物后大家都分外眼红,可能因分配宝物不均大打出手。
因此,挖掘坟墓需要至少两个人,只要挖掘到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宝,两个人一辈子吃喝不愁。那么如何搭配才能保证盗墓过程中不会被同伴反戈一击呢?自然是选择亲戚,血脉相连,自然也会大大降低和同伴发生争吵的可能。因此,像父亲与儿子、哥哥与弟弟以及舅舅与外甥这样的组合司空见惯。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前两个组合互相协作的力量可想而知。只不过历史上的盗墓团伙却是舅舅与外甥最多,前两者相对最少。
很多人对此不解,其实这和古代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统治者很忌讳盗墓这件事情,如果抓到现行当场格杀。父子团队被抓到后,家庭可能就要面临断子绝孙的后果。古人很重视传宗接代,所以父子共同作案与兄弟一起盗墓的情况相对较少。而舅舅与外甥组合相对而言就差上很多,即便死亡,父亲也可以再生一个小孩,保证香火的延续。
除此之外,舅舅与外甥这个组合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这也衬托出当时古人思想的封建与保守。舅舅的谐音是救,有舅舅就说明可以活命。而外甥的谐音是生,有外甥就说明可以生还。二者共同盗墓,哪怕没有挖到价值不菲的宝物,也可以全身而退,这便是古人荒诞无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