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好啊?

2025-05-14 13:30: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乾隆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样,正规的历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同时社会上又没有那时候的记实小说。由于资料的缺乏,于是,这对于现在的一般的人来说,要想了解一个半世纪前的社会真实面貌,是非常非常难的事。但是,有一些民谣,却为我们了解那时候的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乾隆时期有这样一首民谣:“公公糊灯笼,婆婆拨牙虫,儿子做佣工,媳妇做裁缝,一家无闲口,还是一样穷。”
这民谣通俗易懂,说的是有一户人家,总共有四口人;公公、婆婆、儿子、媳妇,按现在的说法这家人充分就业,个个有工作,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但是,尽管没有一个吃闲饭的,还是逃脱不了贫穷的命运。

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大背景是:乾隆时期土地过分集中,所有的土地被大地主、大官僚等少数人所掌握,单乾隆的宠臣和申一个人就有一万顷(100万亩)的土地,其他王公、大臣占有土地的数量虽然不一样,但数额都非常巨大。由于土地过于集中,于是没有土地的人就越来越多。这些没有土地的人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靠手艺吃饭(糊灯笼、拨牙虫、做裁缝.....,);二、靠出卖劳动力吃饭(做佣工)。在开始的时候,不管是靠手艺吃还是靠劳动力吃饭,日子基本上还说得过去,但是到了后来就难吃了。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土地的人,越来越拉多,那么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失业的多了,就意味着学做手艺的人多了、要做佣工的人多了。再说,这些手艺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人一学就会,到后来由于同行多了,竞争激烈,靠做手艺 也赚不了几个钱。同样的做佣工也是如此,劳动力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不值钱,按现在老板的说法:找两只脚的癞***难,找两只脚的人多的是。你不做,有人做;你嫌工资低,但是有人不嫌低,劳动力的价格,处于无序的、恶性的竞争姿态,劳动力的价钱在这种情况下被压得低得不能再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穷苦百姓做什么都不能赚钱了。

回答(2):

一家三口人,在农村,种了十几亩地,一间瓦房,这是当时最普通的生活方式了。古代的盛世都是指没给老百姓带来大的混乱,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的环境,要说好都好不到哪去~苦的都是老百姓

回答(3):

从影像中看,一家几口生活艰辛,绝大多不至于饿死,有团圆的快感。

回答(4):

看过还珠格格吧 那就是乾隆年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