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戊肝炎?

2025-05-18 01:11: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漫谈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急性肝脏炎症,1989年正式命名。它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均与甲肝相似。 患了戊肝,病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和肝功能异常,病初常有发热,绝大多数人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小儿发病率低,而孕妇一旦患了戊肝,病死率则较高。老年人发生瘀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比例较高,恢复得也较慢。 一个人感染了戊肝病毒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是2—9周,平均6周。潜伏期后就会出现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戊肝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瘀胆型几种。除了共有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还有尿黄、眼睛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型肝炎的表现更重要。甚至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妊娠期戊肝发生重型肝炎的比例较高,妊娠晚期戊肝的病死率高。 得了戊肝以后怎么办?首先要注意和家人及周围人员分开使用餐具、牙具、水杯,有条件的话应住院。第二,要注意休息,等到症状和肝功能化验检查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有黄疸的病人更应注意卧床休息。第三,应该吃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饭菜。第四,病情轻的病人选择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及维生素B、C、E等辅助治疗,病情重的病人就要加强综合治疗,对重型肝炎要积极救治。经过大约1—2个月的休息和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顺利地恢复健康。 戊肝的传播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也就是说吃进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就会感染。急性戊肝患者发病早期和潜 伏期末排毒量大,是主要的传染源。但感染了戊肝病毒后部分人不发病,没有不舒服的表现,病毒也可从体内随粪便排出,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很多,所以这部分人也是传染源。 怎样才能不患戊肝呢?目前还没有预防戊肝的疫苗,因此预防戊肝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平时要养成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的习惯,尽可能地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如果生食蔬菜、水果一定要冲洗干净。只要注意个人卫生,戊肝是可以预防的。

回答(2):

戊型肝炎的传染流行特点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其传染性较甲型肝炎为低。 (1)由粪便到口的传播途径: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呈多种传播方式:①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或直接与口接触传播;②水传播: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③食物污染:带有hev的粪便污染食物,特别是未煮熟就吃了的蔬菜或壳类水产品;④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 (2)经胃肠道外的传播途径:戊型肝炎的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所以,经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一般不经性传播。母婴之间也没有传播的报道。但戊型肝炎孕妇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 (3)戊型肝炎在潜伏期末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的高峰,传染性最强。在这一时期的患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如果未经消毒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引起疾病的传播。 (4)垂直传播戊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感染母亲传染胎儿,如戊型肝炎孕妇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股。不但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儿和围产期病死率很高,非暴发性成型肝炎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也很高,约12.4%,推测均由于戊肝病毒宫内感染所致。

回答(3):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