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忙于挣钱,确实没有办法全天都照顾孩子,于是就将孩子给老人带,隔代教育会面临很多问题。
作为祖辈来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父母肯定会有不同,老人对于孙辈的爱会更多,因为上了年纪,包容程度和忍耐力也会更强,相比于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的父母,老人们更趋向于一笑而过。
很多时候父母需要强迫孩子才能完成的任务,到了老人这里可能就会依照孩子的心意,不想做就可以不做,想吃零食就给他们买。老人更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希望他们能够过得更加随性,而家长需要的则是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之下,听从教导,严格要求自己。
其实祖辈教育和父母教育的冲突一直都存在,只是从前并不明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这些矛盾更加激化。
祖辈对于孩子的爱更加浓烈,他们把年轻时候养孩子的一些遗憾通过照顾孙辈而作为补偿,老人的消费观与年轻的时候也大不相同,他们更愿意给孙辈花钱,只要是自己能提供的就都愿意给孩子,除了物质之外,也会尽其所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其实老人对孩子的想法更加纯粹和简单,与父母多少望子成龙的目的性不同,他们只是想给无限的爱和照顾,父母对孩子是有更高要求的期望的,而老人只希望孩子现在能过得好。
年轻的父母们正在经历时代的变迁和各种现实压力的考验,他们不仅需要给孩子现在的照料,还要为他们未来规划,因而少不了鞭策和指导,而老年人并没有深切的体会。价值观的代沟是没有办法短时间消除的,涉及到每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
比如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人可能喜欢陪着孩子读书,而家长认为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打断他们会分散注意力,又或者老人觉得带孩子出去玩,玩玩蚂蚁和树叶没有关系,但是家长会怕地上脏,不愿意让孩子东摸西摸,这就是教育观念不同导致的。其实双方都没错,也都是为了孩子好,有错的是教育观念的冲突,让孩子在矛盾中成长。
老人现在不仅仅需要带孩子,还要承担教育的责任,尤其是疫情期间,家长要上班孩子在老人家每天上网课,需要监督他们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人身上。
但还是要提醒家长,孩子由老人养育和自己养育的结果是有明显差别的,不管老人再如何努力达到教育标准,始终还是无法代替父母亲自教养。
老人在养育孩子上是最尽心尽力的,但是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者是出于宠爱,会造成孩子自私任性的不在少数,而且家长与老人教育的差异越大,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就越深。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与老人多沟通,建立统一的教育阵营。一旦发现了两方背道而驰的做法,就要马上进行沟通,避免造成矛盾。
更不能做的就是老人与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者是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出手干预。其实为了孩子好,很多老人是愿意接受来自父母的新观点和建议的,关键就要看父母是否能够坦诚一些说出来,有的家长觉得老人辛苦,没有必要过多干预他们如何带孩子,最后养成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只能自己承担。
孩子年纪越小就越没有是非的观念,他们只会下意识的寻求偏袒自己的一方的保护,使得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所以想要让孩子将来更好,父母和老人之间的教育态度就要先达成一致,互相合作。
想要孩子将来人格健全发展,父母和老人之间的教育就不能有大的矛盾,由于家庭成员态度不一致导致孩子个性发展扭曲,容易形成投机心理,谁答应自己的要求就亲近谁,不会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
还有的家庭为了取悦孩子,老人和父母之间互相放低自己的底线,纵容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从人生一开始就失败了。
想要加强共识就要积极沟通,吵架或者放任只会让误会更深,互相补足,老人带孩子也有他们的优点,比如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耐心,父母带孩子也不全都是正确的,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践上还缺少一些理智的考量。
双方如果能经常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就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不过还是建议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父母亲子教育会比较好,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关键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可能今后想要弥补也无法挽回。
发生冲突要和平沟通,制定原则,共同遵守。可以和老人约定好,衣食住行由他们管,学习、教育、性格培养由父母管。
我觉得家中有老人的话,最好不要让老人家去插手管小孩的教育问题。自己的小孩只会跟自己的父母亲,就算是父母的打骂也更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