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孝德,做孝子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无国界,满世界都充满了“孝”。孝,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为我们操劳奉献了一辈子,我们理所当然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古代佳话,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诠释它。
孝,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表现,去诠释。孝,是父母工作一天后给他们倒上一杯水;孝,是父母劳累一天后回到家我们对他说的爸妈辛苦了;孝,是在父母感到疲惫的时候给他们的一个吻,一个拥抱;孝,是我们在学校的成绩进步;孝,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父母来说,我们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健康也是一种孝。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我们多大,都是孩子,父母并不奢求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也不奢望我们长大后会多有成就或多有钱。而有时我们在外地时的一句平安,期末考试试卷递上的成绩单上的前几名,父母都会很高兴,很知足,一切的一切,父母都是为了我们。
父母在外努力挣钱,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健康成长,给我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已不是像幼儿园,小学那样的不懂事,也不想初中那样青涩,我们应该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去孝顺父母,周末时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和他们聊聊这一星期发生的事,学习的成果,对父母来说,这微不足道的事,已经算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是孝顺的孩子,让父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虽然我们不能把孝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诠释它,不能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里中断,我们要继续弘扬孝德,并把它发扬光大。
孝,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弘扬孝德,是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做的事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无国界,满世界都充满了“孝”。孝,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为我们操劳奉献了一辈子,我们理所当然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古代佳话,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诠释它。
孝,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表现,去诠释。孝,是父母工作一天后给他们倒上一杯水;孝,是父母劳累一天后回到家我们对他说的爸妈辛苦了;孝,是在父母感到疲惫的时候给他们的一个吻,一个拥抱;孝,是我们在学校的成绩进步;孝,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父母来说,我们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健康也是一种孝。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我们多大,都是孩子,父母并不奢求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也不奢望我们长大后会多有成就或多有钱。而有时我们在外地时的一句平安,期末考试试卷递上的成绩单上的前几名,父母都会很高兴,很知足,一切的一切,父母都是为了我们。
父母在外努力挣钱,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健康成长,给我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已不是像幼儿园,小学那样的不懂事,也不想初中那样青涩,我们应该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去孝顺父母,周末时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和他们聊聊这一星期发生的事,学习的成果,对父母来说,这微不足道的事,已经算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是孝顺的孩子,让父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虽然我们不能把孝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诠释它,不能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里中断,我们要继续弘扬孝德,并把它发扬光大。
孝,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弘扬孝德,是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做的事。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到渔薪镇中心福利院采访。
第一次见到朱院长,觉得他实在是太普通了。他上身穿着一件泛黄的衬衣,下身穿着一条褪了色的裤子,裤腿上还沾着一些泥巴,脚穿一双陈旧的布鞋。但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显得非常慈祥。
朱院长首先带着我们来到一位姓陈的奶奶家。她的房间真整洁啊!房门外有门帘,窗户上有纱窗。桌子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一台小电视和一台电风扇,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陈奶奶穿着碎花绸布上衣。我们微笑地问:“陈奶奶,您能为我们讲讲朱院长是怎样对老人们讲孝心的吗?”
老奶奶慢慢地对我们说:“说起朱院长呀!他可真是一个大好人。记得去年,旁边的王大爷不知得了什么病,整天不能动弹,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房间里臭气熏天,邻居们都不想进他们的房间,唯独朱院长不怕臭不怕脏,天天给他端茶送饭,还带着他去医院治疗,现在他的身体慢慢地好转了,这多亏了朱院长啊!”陈奶奶停顿了一下,又说:“记得我刚来这儿的时候,房屋又破又旧,每逢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院子里的路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穿套鞋难得走出去。那杂草遍地都是,现在的荷花池呀!以前还是个臭水沟呢!”
听陈奶奶这么一说,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只见池塘四周修着护坡,田田的荷叶中开着朵朵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长出了两三片花瓣,好看极了。再放眼看看整个福利院,树木葱郁、百花争艳、环境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据工作人员介绍,朱院长上任六年来,带领福利院的十多名职工起早贪黑,历尽千辛万苦,和施工队一起修建了500米围墙,1320平方米的水泥路、70间白墙红瓦的平房。他们还利用上级拨的有限资金建成了澡堂、洗衣房、恒温活动室。
接着,我们走进朱院长的办公室采访他,我们问:“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福利院里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吗?”
朱院长慈祥地说:“我院共有140人,大部分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儿女赡养的老人。这几年,我们想方设法发展多种经营,和职工一起种菜、养猪、喂鱼,改善了老人的生活,努力做到‘一日三餐’不吃剩、蚊虫叮咬不冒犯、热冷衣服随季换、荤素搭配讲营养、每隔一周加次餐”。
当我们问到朱院长收入时,他告诉我们每月只有450元。我们不解地问:“是什么让您像一位亲生儿子一样孝敬这些老人呢?”
朱院长笑着说:“共产党不能只图自己享福,还要有点奉献精神,我图的是让所有的‘三无’老人晚年幸福。”多么朴实的话语啊!我们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本荣誉证书:去年朱院长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福利院院长”光荣称号,今年又被市委评为“全市十佳敬老模范。”看着眼前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福利院院长,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次到福利院的采访,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了政府对“三无”老人的关爱,并被朱家祥院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