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和中度的听力损失者最适合佩戴助听器;而当听力损失过重甚至没有听力的时候,植入人工耳蜗将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听力损失过重”的范围是非常模糊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选择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重合区域——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当听力损失达到重度及以上之后,使用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在行业内是存在争议的:往往助听器的从业人员认为助听器最多可以覆盖重达120dB HL的听力损失,而人工耳蜗的从业人员认为平均听力损失超过重度以上就可以直接植入人工耳蜗了。而,从专业和负责的角度来看,最终使用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不能单纯以纯音听力、ABR阈值等听敏度测试的结果来决定,还应该用言语测试、听觉语言能力评估、儿童言语进展评估等测试和评估方法进行辅助交叉判断,力求做出对听损用户最好的决定。
对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平均61dB HL至80dB HL)的儿童来说,佩戴助听器三至六个月后无效或效果甚微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可以直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而对成年语后听损来讲,不论是重度还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都是在助听器效果极差的情况下推荐植入人工耳蜗。对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干预的听损者而言,听力学家认可了双模聆听的优势。一侧助听器、一侧人工耳蜗或双耳同时使用人工耳蜗,在聆听效果和体验上都有提升,其中双模式聆听(一侧助听器、一侧人工耳蜗)的效果更突出。双模式的优势在于:人工耳蜗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高频信息,而助听器则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低频信息,大脑通过整合两者就可以获得更完整的言语,从而提升噪音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以及对频率和音调的感知能力(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现代人工耳蜗对高频声音信息的还原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低频声音信息的处理能力一直不出色,也就是说,人工耳蜗对基频的还原程度可能更低,主要在于人工耳蜗的电刺激映射模式,限制了其在低频部分的处理效果。而使用助听器比使用耳蜗对低频信息的接受能力更高,甚至,只要有一些低频的残余听力,提供能听到的声音,裸耳在接受低频声音方面也表现得比人工耳蜗更出色。所以,使用助听器来接受语音的基频,同时使用人工耳蜗来接收语音的谐波,最终由大脑语言中枢整合为相对完整的言语信号,不论对儿童还是成年人来讲,都将是提高聆听能力的有效途径。
儿童发现有听力损失,若选配助听器能很好的进行听力补偿,且语言康复效果明显,就不需要人工耳蜗的方式解决听力问题。只有在听损极重,且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无法有效解决听力问题,通常会由医院经过一定的评估,符合条件,才会做人工耳蜗进行听力补偿。
可以说,能做助听器且有效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做人工耳蜗。且做人工耳蜗还有条件制约。人工耳蜗是终极听力补偿方案,在做人工耳蜗之前,通常建议双耳佩戴助听器至少半年,进行一定程度的听觉刺激。确认效果微弱或者无效,才选配人工耳蜗。
特殊一点的地方是需要注意一个病症,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因为有这种病症的人群,听力损失可能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听力会因为各种诱因导致波动性下降。而且这种下降会导致全面失聪的后果。所以为这类人群选配助听器,需要长远考虑,助听器选配留足功率空间。
您好,建议如果是助听器可以帮助到的,最好还是佩戴助听器的,好。因为人工耳蜗,是要进行开颅手术的。
目前针对听力损失儿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佩戴助听器,另一种是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佩戴助听器是指助听器将外界声音进行放大,利用儿童的残余听力进行聆听。人工耳蜗是在儿童没有残余听力的情况下,用人工耳蜗代替原有的耳蜗功能对听力进行重建。两者至大的区别是,助听器是听力补偿,人工耳蜗是听力重建。一般来说,有残余听力选择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听力损失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很差或者无效者选择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
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需要一系列术前评估及医学检查,较为复杂,建议家长们到医院详细咨询。
对于听力损失患者,目前最好的提升听力的办法就是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两者各有优缺点。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都是辅助听障患者获得听力的手段。但是两者差别也很大,主要有以下不同:
1、两者的机理不同。 人工耳蜗是越过内耳毛细胞,直接电刺激听神经,助听器是听力补偿,放大的声音通过残留毛细胞进行听力补偿。
2、它们的适用范围不一样。 人工耳蜗适用于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严重,不能从助听器获益的患者。而助听器适用于轻中度的听力损失。
3、它们在听力补偿方面各有利弊。 人工耳蜗在低频补偿方面不如助听器好,助听器在高频补偿方面比不上人工耳蜗,故国外有人单侧耳同时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现在助听器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频宽增加,补偿更多的高频。
人工耳蜗是通过手术植入,伤害性操作,可能会有并发症,并且手术不可逆。助听器只是外部佩戴,无伤害,不会有并发症,并且选配可逆,过后可以更换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因人工耳蜗植入需手术进行,术后变化不可逆,也就是手术后的耳蜗可能造成的损伤不会再恢复。所以建议家长在确定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最好先选配合适助听器3~6个月,确认助听无效后再植入人工耳蜗,否则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价格差异很大。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并不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以最大程度的听力补偿和康复效果为中心,科学选择,还要根据目前的经济和综合情况,不延误,也不提前。
轻度和中度的听力损失者最适合佩戴助听器;而当听力损失过重甚至没有听力的时候,植入人工耳蜗将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都是辅助听障患者获得听力的手段。但是两者差别也很大,主要有以下不同:1、两者的机理不同。 人工耳蜗是越过内耳,直接电刺激听神经,助听器是听力补偿,放大的声音通过残留毛细胞进行听力补偿。2、它们的适用范围不一样。 人工耳蜗适用于耳蜗严重病变,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严重,不能从助听器获益的患者。而助听器适用于蜗前和耳蜗的病变。3、它们在听力补偿方面各有利弊。 人工耳蜗在低频补偿方面不如助听器好,助听器在高频补偿方面比不上人工耳蜗,故国外有人单侧耳同时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现在助听器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频宽增加,补偿更多的高频。
确诊后建议立即进行干预,同步语训!如果干预及时、准确,语训及时,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相差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