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早期阶段形成的岩体多数属同熔型(即地壳同熔型再生岩浆)。这个成因系列中包括三条岭-义兴寨-伯强-蒿地堂构造-岩浆活动带北西段的一些岩体(脉),如罗家窊石英长石斑岩岩床、长城沟花岗闪长斑岩岩体、黄杨树花岗斑岩岩体和鹊沟石英二长斑岩岩脉等,以及三条岭-义兴寨-伯强-蒿地堂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部的铁瓦殿-盘道黑云母花岗岩体群(其中包括铁瓦殿、古花岩、山塘湾、盘道、碓臼、大底-黑崖和罗泉湾等岩体)。这类岩体常呈集中分布的岩体(脉)群,其特征是规模较小,很少呈孤立较大规模岩体出现,如黑狗背岩体等。燕山中期阶段多数属过渡性地壳同熔型中酸性—酸性岩浆岩系列,即源自上地幔源生岩浆与地壳物质同熔和混染形成的岩浆系列。在岩浆岩活动形式上除少数呈半深成(1.5~3 km)侵入体之外,常常以浅成—超浅成(0.5~1.5 km)或次火山岩形式出现。这些岩体规模都不大(最大的伯强花岗闪长岩岩株面积0.24 km2),尤为明显的特征是受多向断裂联合控制,且常伴有隐爆角砾岩,蚀变相对强烈,岩石化学成分中w(K2O)高,副矿物成分中有较多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或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以及自然金等。微量元素中Cu质量分数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