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称,《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方案可能是“1+9+3”,即北京+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衡水、沧州、石家庄+天津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分析师预计,首都经济圈将在近期获得国家大力推动,而国家发改委有望在2014年底完成编制首都经济圈规划。大约到2020年,预计首都经济圈将基本建成。
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人口、产业、交通、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并已征求了若干次意见,很快将会出台。
海通证券的研报认为,未来,北京产业转移与环首都经济圈不同省份的产业布局差异化定位密切相关。其中,北京重点发展以微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教文为主的创意产业,及以金融、商贸、会展等为现代服务业。天津定位为电子信息、汽车、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休闲度假区,也是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对于北京来说,缓解人口压力应该是重点之一。因此,预期北京产业外迁大的方向是挪工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相对而言,北京功能疏解最可能“动”的是央企总部,以及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部分科教文卫机构,再就是容易聚集人口的商贸市场。尽管这些部门和企业外迁对北京市的经济影响不大,但却可以引导人口的外迁。例如,如果中央决策迁走20家央企总部,可以为北京减少50万人。还有,每年仅外来人口到北京就医人数就达5000万人次。这也是造成中心城区交通、人口、环境压力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