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赵军一直由廉颇指挥的话,廉颇一定会在坚守不出,以逸待劳,与秦国打消耗战。在有利的局面转向赵军后,廉颇也有可能伺机击。
白起与廉颇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难分伯仲。在廉颇打持久战的情况下,秦军面对赵军也无懈可击,双方可能会有小股交锋,互有胜负,但对峙局面会一直延续下去,不过战争拖得越久,对赵军相对越有利,因为秦军的补给线较赵军要长,在打消耗战的情况下,秦军很可能会因补给问题而先退兵,双方不会有大的胜负。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牧是廉颇之流的延续,他也是各军事能人,保卫着赵国,抵抗秦国的侵略。可是他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
赵国的存在是秦国统一六国这个大趋势中一个拦路的小石子,根本挡不住大洪流。
廉颇当时的战略是固守,那么固守最多立于不败,但是百密一疏,保不准秦国用什么办法来战胜他。及时一时战胜不了,那廉颇当时也老了,不会坚持太久,所以,秦国灭赵是必然的,实力相差太多,社会制度相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