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鹿原》中,“白鹿祠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许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这一建筑展开。同时,它也是见证了白、鹿两家几代人争斗的一所具有特别意义的建筑。那么,白鹿祠堂又有什么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传说呢?
“白鹿祠堂”的历史非常神秘,跟白鹿村的由来一样,村民们根本无法从厚重的史籍中找到它的出处。什么时候修建?由何人修建?又经历了哪些变革?没有人知道。在数代人的延续之中,白鹿祠堂留下的只有那荒诞不羁的传说而已。
据说,白鹿祠堂曾数次被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后又被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重建。每一次毁灭,都是一次史料记载上的断隔,谁也说不清毁了多少次,又重建了多少次。
白鹿原上年纪最大的老者称,在他的记忆里,祖辈们传下来的祠堂灾难有两次。
一次是滋水河泛滥,将整个白鹿村都给冲没了,白鹿祠堂也在这次冲击中荡然无存。侥幸从洪水中逃脱的人们,无一不是光着屁股坐在一道高坎上。水势下去之后,人们四处找了些干草,仅仅挡住了身上应该遮住的地方,然后就开始从淤泥中寻找能用的物件,在这块土地上重建了家园。在这期间,人们重建了白鹿祠堂,并按照记忆将失去的东西一一补齐。这次洪水的冲击,也冲去了白鹿祠堂之前的记忆。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白鹿祠堂又迎来了第二次灾难。这一次与上一次截然相反,天空下起大小不等的火球,大的如盆口一般,小的如黄豆粒那么大。经过了一场火雨的洗礼,村庄上的房屋、人群和牲畜,全部从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无影无踪。白鹿祠堂在这一次灾难中,再度化为乌有。随之消失的,还有村庄及祠堂之前的历史记忆。少数在灾难中幸存的个别人,再次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意,并按照原来的根基重建了祠堂。
而在此之后,白鹿村与白鹿祠堂又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灾难,一直顽强地延续了下来。而且,经过白鹿村人祖祖辈辈的传承,人们总结出了一个极为惊人的规律:这个村子,人口不能超过一千,总户不能超过两百,否则,必然会遭至灭顶之灾。
根据老者的讲述,白鹿祠堂的传说确实有些雷人。然而,后面还有更雷人的说法。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白鹿村的前称是“侯家村”,在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家族长辈的提议下,把侯家村改成了“白鹿村”。随之而来的呢,还有当时年纪最长的两位侯家兄弟,兄长改成了“白”姓,兄弟改成了“鹿”姓。两位长者的后人各随先辈,世世代代将白、鹿两个分支的血脉延续了下来。这即是白鹿村中白、鹿两个家族的由来。
在侯家村改成白鹿村之后,整个白鹿原上掀起了一股改村名的风气。周边的十里八村,为了沾沾神兽“白鹿”的好运气,分别改成了鹿前、鹿后、鹿角、鹿蹄、鹿鸣等等村名,以至于把新上任的知县搞得晕头转向。县令得知很多村都是后期改的名字,当即勃然大怒,给白鹿原上下了一道命令,除了白鹿村、白鹿镇之外,其它村落全部改回本名。
由于白、鹿两姓本为一族,白鹿村就形成了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习俗和传统。另外,按照两位侯氏兄弟当初改姓时立下的规矩,家族族长由长姓白家的人世代担任。所以,白秉德去世之后,白鹿两家的族长就传给了年轻的白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