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的分级依据

2025-05-07 11:49: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进行土壤盐渍化的调查、评价和防治时,盐渍土和非盐渍土的区分、土壤盐渍化发育程度的判断、盐渍土类型的划分等是最为基础的工作。由于土壤盐渍化是一个渐变的地质过程,仅依靠其自身特点很难对其发育阶段进行划分。作为一种地质环境问题,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通常以农作物对土壤盐分的耐受性为土壤盐渍化的分级依据。

土壤盐分对农作物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其生理缺水。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是靠根部的高渗透压。一般情况下,根细胞渗透压为1~2.5MPa,而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只有0.1~0.2MPa,所以作物根部能顺利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当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至0.4MPa时,作物根部吸收土壤水分就存在困难,生长受到抑制;若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至1MPa时,作物通常就很难生长;当土壤溶液的渗透压达到1.5MPa时,大部分农作物就会萎蔫死亡。在土壤盐渍化过程中,随着土壤中可溶性盐浓度的增加,溶液渗透压会相应增高,可达到0.5~1.5MPa甚至更高,使农作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即使土壤不缺水分,农作物也表现出缺水症状,严重者甚至脱水而死,即出现生理缺水。特别是作物播种时,由于盐碱土的盐分大部分积聚在表层,作物种子不能正常吸水膨胀和发芽,造成缺苗断垄。

此外,土壤盐分含量或某些组分的增加还会引起叶片气孔孔径减小,影响CO2在农作物体内的扩散和光合作用的进行,阻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新陈代谢强度减弱。盐渍土中钠离子过多会抑制作物对钙和钾的吸收,造成作物缺钙,硫酸根离子过多也会引起作物缺钙。土壤中过高的盐分还会破坏农作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营养离子的能力,导致对有毒离子和非营养性离子的过量吸收,使作物受害和养分吸收失调。土壤盐渍化不仅使作物产量降低,还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

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盐分参数是盐分总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盐分总含量决定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影响着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通过控制作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土壤中不同盐类组分的比例关系控制着农作物对营养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进而影响作物的营养状况和作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