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杂草发生的特点有哪些?

2025-05-17 02:07: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北方区,种植大豆常实行垄作,行距较宽,到封垄之前大豆对地面的覆盖率很小,因此自播种开始直到8月末不断有杂草发生。前期,以一年生早春杂草占优势,过去往往采取播前除草及芽期苗耙灭草;到6月上旬,则以一年生晚春杂草占优势,对这类杂草多借中耕管理进行防除,但由于中耕的局限性,往往只能除掉行间杂草,特别是遗漏的稗草、苍耳、苘麻、藜、鸭跖草、狼把草、龙葵、蓼、苋、苣荬菜、刺儿菜、大蓟、芦苇等进入雨季生长旺盛,后期株高超过大豆,危害严重。

在黄淮海地区,大豆杂草发生分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类型。集中型一般发生于适期播种的大豆田,在播后5天出现萌发高峰,25天杂草出苗可达总数的90%以上,整个杂草出土期早而集中,到大豆封垄后杂草基本不再出土,相对密度小,危害轻。分散型多发生于失时播种大豆田,杂草在播后10天左右出现萌发高峰,直到播后40天才大部分出土,其中禾本科杂草出土稍快,整个杂草出土期可持续70天左右,比集中型密度大,危害重。

在南方区,大豆春、夏、秋都有播种,少部分地区还有冬播大豆。该区特点是雨水充沛,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都有杂草发生,其发生密度较大,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