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毒介体:传毒昆虫介体为一种瘿螨Aceria.cajani。获毒需要15min,传毒需要接种90min。传毒为半持久方式。病毒在瘿螨体内可以存活13h。成螨和若螨都可以传毒。单头瘿螨的传毒率为53%,而5头以上群体的传毒率达100%。带毒瘿螨在田间通过风的作用传播,并将病毒传至健康植株。自然寄主:木豆Cajanus.cajan、曼草虫豆Cajanus.scarabaeoides。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除木豆Cajanus.cajan和曼草虫豆Cajanus.scarabaeoides外,在接种的16种植物中,仅有本氏烟Nicotiana.benthamiana、克里夫兰烟Nicotiana.clevelandii、菜豆Phaseolus.vulgaris能够被侵染。病害的防治:利用抗病资源:Bahar,DA.11、DA.13、ICP.999、ICP.6997、ICP.7035、ICP.7197、ICP.7234、ICP.7353、ICP.7867、ICP.8094、ICP.8109,ICP.8129,ICP.8862,ICP.10976,ICP.10977。木豆ICP.7035具有对10个以上病毒分离物的广谱抗性。在2005年抗病品种ICP.7035已经开始推广利用。该品种已引入中国,定名为桂木4号。近年,印度又从两个野生木豆种Cajanus.albicans和曼草虫豆Cajanus.scarabaeoides中鉴定出15个具有广谱抗病性的材料:ICP.15614、15615、15626、15684、15688、15700、15701、15725、15734、15736、15737、15740、15924、15925和15926。但其中多数并不抗叶螨的增殖。目前已用这些抗病野生材料进行抗病基因转育。经过研究,已发现了4个抗病基因:sv1,sv2,sv3,sv4。其他防治措施:将木豆地远离多年生和留茬木豆地;铲除带毒的多年生木豆;将发病木豆植株的根茬挖出烧毁;通过轮作减少毒源和传毒叶螨的数量。也可以用带有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木豆种子;在植株生长前期用杀虫剂控制瘿螨数量。Chadha.&.Raychaudhuri.(1966)发现潮湿镰菌Fusarium.udum.能抵制病毒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