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利用DEM判断地形上任意两点之间是否可以互相可见的技术方法,分为视线通视分析和视域通视分析,前者判断任意两点之间能否通视,后者从任一点出发,判断该区域内所有其他点的通视情况。
通视分析也称可视分析,它实质属于地形进行最优化处理的范畴,如设置雷达站、电视台的发射站、道路选择、航海导航等,在军事上如布设阵地(炮兵阵地、电子对抗阵地)设置观察响所、铺架通信线路等。
扩展资料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为这类分析提供了有利基础,能方便地算出一个观察点所能看到的各个部分。在DEM中辨认出观察点所在的位置,从这个位置引出一族射线,比较射线通过的每个点(高程矩阵中即为像元)的高程,将不被物体隐藏的各点进行特殊编码。
便可得到一幅简单的地图,常用的算法是TIN,然后在TIN基础上通过线性和双线性内插建DEM。
用规则方格网高程数据记录地表起伏的优点有:(X,Y)位置信息可隐含,无需全部作为原始数据存储由于是规则网高程数据,以后在数据处理方面比较容易。缺点有:数据采集较麻烦,因为网格点不是特征点,一些微地形可能没有记录。
TIN结构数据的优点:能以不同层次的分辨率来描述地表形态.与格网数据模型相比,TIN模型在某一特定分辨率下能用更少的空间和时间更精确地表示更加复杂的表面.特别当地形包含有大量特征如断裂线、构造线时,TIN模型能更好地顾及这些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视分析
通视顾名思义就是视线想通,如果两个导线点之间有个山那么两个点之间就看不见了啊,这就是不通视。两点之间有一棵树挡住了,这也不通视。
如果在一点可以看见另外一点,就可以说是通视良好!我指的是用仪器!
如果通视不好或者不通视,那么仪器就无法对后视,自然也就不能测,或者说是不可以直接进行观测!
字面上意思就是两个控制点没有任何障碍物。
就像上面两位解释的一样。当然,GPS网中理论上说不用通视,但是可以想象,单个点是无法确定方向的,为了避免后期工作中全站仪的操作,所以导线点之间是要通视的。当然,你要是用RTK的话就另一回事了。
同时良好就比较难说了。举个例子,视线从两棵大树之间穿过,也是通视,这个通视在控制测量中就无法满足要求了,我记得规范上说过要避开障碍物多少米来着,还有,通视还要要求离地面多高等等。。。。。
总之,要是不明白就看规范,一看就好了。
工程测量中的通视就是两个导线间没有任何障碍物;比如镜子架在CPI01点然后就直接(不用打转点)可以看见CPI02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说CPI001和CPI02两点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