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手势指向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请大家齐读课题。你们想认识他吗?
2、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请大家看画面,听故事,想一想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想好了吗? (学生汇报)(板书:少年)
二、赞叹声中生“遗憾”
1、你们看,这就是非洲木雕。请同学们安静地欣赏,边欣赏边想用什么词来描绘。(课件出示:欣赏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2、(学生边看,边发出赞叹声。)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些木雕呢?(板书:木雕)
师:同学们多会学习啊!课本上的词都能用上,有的同学还能把几个词串起来用,你们的语文学得真好!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木雕的呢?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3、“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这个词非常好,还有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4、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5、当你在摊位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是的,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他也想买下来,可是——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三、咬文嚼字研“遗憾”
(一)体会“我”的遗憾
1、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你知道什么是遗憾
2、说对了! 我遗憾的是什么啊 (板书:“我”→遗憾)(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3、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学生举起手来)别急,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学生读课文,汇报。)
师:(生说到:这些坐凳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听你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生读。)
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爱不释手。)“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板书:喜爱)
(二)体会少年的遗憾
1、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2、(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生读)
4、(出示句子“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
师:这两句在文字上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这样语气就更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诚恳)(出示: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
师:谁来诚恳地说说,(指名)有点诚恳了,(再指名)更加诚恳了。跟同桌说说看!
5、师:刚才我们读少年的话时抓住了提示语——诚恳。读对话时啊,就要用这种方法,关注提示语。
6、(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那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
师:语无伦次是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自己试着读一读!同桌合作一下!
7、那这一句呢,(出示:“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读出什么语气——(猜测)
师:谁来猜测一下?
师:猜测的话可以读得稍微轻一些!再来试试!
8、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谁是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有感情朗读。)
9、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还有其他原因吗?
四、细节之中品“感动”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中国和非洲之间曾经有过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中国援助非洲资料,教师有感情地讲解)周总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问,50年来,中国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扶伤;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爱的传递是相互的,非洲人民是如何回报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巡视。指名回答。)
3、(出示:暮色中,我忽然发现……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师:为什么令你感动?你等过人吗,等待时什么感觉?等待都是提前有约的,可我和少年有约吗?
师: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此时夜色已晚,可少年依然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种情意怎一个“等”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一读吧。
4、、还有吗?(出示:他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为什么感动?(板书:→送)
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特意为我做象墩而不要钱,这让我很感动。齐读,可以做上动作。
5、(出示句子:“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的一模一样?(板书:做)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师:是呀,刻的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
师:这么辛苦,更让我们感动!(板书:感动)
6、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沉甸甸”,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我们把非洲人民当朋友,非洲人民也就会把我们当做朋友,朋友间的情谊沉甸甸!)(板书:←→我们是朋友)
7、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0自然段到课文的最后,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生配乐深情朗读。《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五、延续感动情怀,升华拓展
1、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
2、不唯独是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天动地,在这同一个世界里,我们还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出示图片:南非发生瘟疫时,中国人民义不容辞奔赴危险第一线;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灾难时,外国友人的慷慨相助;东南亚海啸时,全世界人民众志成城;金融危机时,全世界人民共克难关)因为我们真诚的友谊,我们才拥有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把这位少年介绍给朋友听,“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他?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感动
“我” 少年
我们是朋友
遗 喜 送 做
憾 爱
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