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的历程,它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绝对原因,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勤奋,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强力的意志。那些在逆境中被洪流所扼杀的人,正是缺乏这些。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强力的意志,懒惰,不管他是身处于恶劣的逆境还是安逸的顺境都将同样的走向灭亡。 如果说逆境是犯罪的根源,那处于顺境中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公主。一个人的成长虽然离不开好的运气和优越的环境,但实际上,从世界的名人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才的生活道路自古多坎坷少坦途。古语说的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才能绽放出生命中最绚丽的花朵。 一些人因优越的条件而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事事依赖父母,不劳动就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认为所得的理所当然。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人生路上的必经之路。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毫无保留的激发出他内在的潜能,使他懂得怎样更好的生存下去。那些在逆境中走向成功的名人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成长,走向成熟的,而这是处于顺境中的人所没体会过的,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不是依赖父母便是不知所措或因心里不堪负荷导的压力导致精神崩溃。 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能。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实有力,支撑它在空中的飞翔。 某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开始活动,好象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他变得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出来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那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 那人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练,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减少奋斗而达到目的的做法都是见识短浅的行为,那只飞不起来的飞蛾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切:逆境比顺境是更加有利于人成长的!
采纳哦
一、在逆境中前行,需要拥有成长型思维。
人在面对逆境、失败、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卡罗尔·德韦克把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和固定型: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我们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时就定型了,很难通过后天改变,遭遇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会自我怀疑;而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改变,所以他们愿意更主动地学习,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重新调整心态,尝试不同的策略。
比如对于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固定心态的人会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就这样了,没办法改变、提升了,从而自暴自弃;但成长心态的人却会主动地去寻找方法练习,比如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的技能”,从而让自己的阅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二、面对逆境时,可以通过这4个步骤帮自己战胜、走出逆境。
当身处逆境,脑海里冒出“我不行、我太笨了”等想法的时候,或者出现烦躁、焦虑、无力的时候,首先要“刻意”提醒自己“逆境来了、这是逆境”,而不要一直任由它发展。
然后要转变心态,主动地去面对或承担这个逆境的结果,主动的去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找回“掌控感”。
再通过分析证据,让自己知道其实没有那么糟糕,比如问一下自己,这个局面是不是已经无法掌控?这个事会影响到其他哪些方面?这个困难会持续很久吗?通过这样一个理性分析,我们就能正确的看待出现的问题。
其四,做点事情,做事会让我们有掌控感。通过前面三个步骤,把所有能做的事列举出来,从中选出一个需要率先实施的行动,然后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