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新加坡,为什么就见不到堵车现象?

2025-05-05 05:57: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市的4.4%,却拥有约539.9万的人口,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540人。

相比之下,北京每平方公里1289人的常住人口密度甚至略显“宽松”。然而,在新加坡,除了交通意外、道路整修等情况,交通拥挤的场景却并不多见。

为何新加坡堵车现象很少见呢?

1、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完善

现在倡导公共出行,绿色出行,有时候不是不愿意地铁公交,是因为住的地方没有地铁,公交又要等很久,换乘还要在大太阳和寒风中走好久……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地铁、轻轨系统和公共汽车组成。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地铁行驶于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轻轨是地铁网的支线;公共汽车则服务于中等客流的交通要道。

最棒的是!新加坡地铁换乘大部分都是同站台换乘,公交车站也有便捷的通道与社区、地铁入口等相连,并且通道多为有盖的长廊,遮风又挡雨还不怕阳光晒黑。

当然最关心的是票价问题,监管部门会定期追踪每个家庭的公共支出与收入的平均比例,确保票价不会过高,低收入群体还会有援助。

2、“拥车证”严格控制私家车的数量

深圳车牌竞拍价已经超过7W了,大家都在吐槽汽车拥有一个合法上路的牌照可能会比汽车还贵。新加坡也有类似的限制,一张“拥车证”来限制汽车数量。

“拥车证”的价格与汽车的类型和排气量大小有关,且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浮动。2013年拥车证的价格,1.6升排气量以下的“拥车证”已近6万新元(约合30万元人民币);而1.6升排气量以上的“拥车证”已近9万新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

3、买车用车还有许多其它的费用

新加坡对进口新车一律征收45%的进口税,购车还要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登记费以及相当于汽车市场价格150%的额外费用。为了降低废气排放和减少交通事故,新加坡还对旧车的使用年限有明确的规定,如汽车寿命超过10年,道路税则增加10%,超过14年则增加50%。

新加坡通过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征收拥堵费。 政府在所有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上都设有电子收费闸门,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通过闸门上的传感器自动从每一辆经过的汽车的预付电子卡上扣除相应的费用。收费标准约在每次0.5至6新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5至30元左右。

回答(2):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发展越来越快了,导致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上下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的,而且在大城市里面还有各种非常忙碌的人们,所以我们道路变得非常拥堵据个数据显示,我们中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7亿辆,那么这个数字这样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导致我们的交通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在日本和新加坡,为什么就见不到堵车现象?

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常看新闻,那么现在我们国内很多相关部门都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来减缓交通压力,比如说限行限号等很多的城市也在推行这种限行限号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也只能改善意识改善的效果却不是很大,交通拥堵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城市发展最大的难题,但是我们看看日本和新加坡为什么却不会堵车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修建道路为主,其实我们拥堵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与城市道路规划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城市的各个网络设计的不够合理,而且空间大小恰到好处,那么我们对于疏通车辆来说是非常大的作用的,在这方面我们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日本的做法是相当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日本他会用迷宫般的小马路来分流各个主干道的拥堵的车流。其实在日本东京的车辆更多,邓经理就是使用这一方法来缓解这个交通压力的。

据统计,在东京有330多条经过改造的直线,这庞大的网络疏导了在主干道上面的所有车流。这就好像我们比较发达的毛细血管似的,在这个大城市里面交通得到了非常畅通的保障,但是在东京修路的时候却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要经过重重的设计。

那么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就更加不一样了,他是另外一番味道,它主要是使用大量的公共交通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是非常发达的,在交通繁忙的路段会加一些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它是属于全天专用的,所以在这时候保证了公交车优先通行,大家都会去乘坐公交车了这样子我们的道路就会变得比较顺畅了,其实想要真正的解决交通问题,我们国内还是得从这种交通建设开始,

回答(3):

这在于人的素质,不争先恐后,不人为添堵。新加坡推行两种车牌,正常行驶的上牌费很贵,还有一种是只准周日和夜间行驶的牌照,让人过开车瘾,临时有急事补一笔费用也能上路,非常人性化。尽管新加坡道路的红绿灯特别多,但几乎见不到现场指挥的交通警察,更见不到堵车现象。当然,政府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所以在新加坡买得起汽车上不起牌,停车贵,汽油也贵。

回答(4):

政府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所以在新加坡买得起汽车上不起牌,停车贵,汽油也贵。

回答(5):

因为这些地方的道路比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