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农民种粮成本高:化肥农药,季节工,流转土地应付款,加起来的种粮成本与售粮收入基本持平或略低。农民种粮的净收入并不主要来自粮食价格,而是来自种粮补贴等转移支付。这就导致丰收与否与农民的净收入无关,某些地方官员甚至不以丰收为乐,心态懈怠。
种果树的情形更使人心寒。衢州市柯城区金坂村的橘农徐金美无奈地将满车的柑橘倒掉:“一块钱一斤还没人买,不如都倒了。”徐金美家里两亩柑橘地,六成橘树没人管,橘子品质差,没有销路。徐金美是典型的“贫农”。相比于徐金美,村里有土地,科技,资金,人才,各种要素齐全,肯走产业转型之路,也有能力搞产业转型的叶华昌说:“我家的3万斤椪柑,春节前就销完了,每公斤最低卖到10元。”叶华昌这样的富农当然干劲倍增。徐金美只有叹气,他已经打算把地交给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打理,自己专心打工。
农民不愿种地,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转型不彻底,资金,技术短缺,农产品无法在市场上获利,没有效益,农民生活艰难。
谁说的?我保证不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