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确实是说关羽索命的,见原文:
却说孙权既害了关公,遂尽收荆襄之地,赏犒三军,设宴大会诸将庆功;……于是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但你看新三国中,孙权让张昭先带陆逊去看吕蒙的尸体,并指责吕蒙一不听主公号令,二破坏了孙刘联盟。这是杀鸡儆猴的感觉。我也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酒宴上吕蒙是很有可能被下毒后致死的。
三国演义立吕蒙是被关羽索命死的
真实的吕蒙是 病死的 三国志吕蒙传有提到 “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虽然说吕蒙装病来骗关羽,但是我觉得可以看出吕蒙当时确实是有病并且病的很重连关羽那边都知道了,于是吕蒙将计就计 来迷惑关羽
后面又写到拿下荆州后 行表彰大会的时候 封吕蒙为孱陵侯,吕蒙因病辞掉了。这事在裴松之注里面也有记载。所以可以看出 吕蒙史记是病死的
听说新三国里是孙权毒死吕蒙的而且还有人相信,这我觉得是完全不可能的。他们可能不了解吕蒙和孙权的关系,也不了解吕蒙在吴国的地位和吕蒙的为人,素以纯属瞎扯。
首先,演义属于小说,真实性有待考究。如果想知道一个历史人物的来龙去脉应该去看正史。
下面列举一些正史里的说法:吕蒙成功夺取荆州,立下大功,孙权于公安大会上宣告拜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以身疾请辞,孙权不许,更笑道:“擒捉关羽得以成功,全赖子明设谋,如今大功已捷,庆赏尚未行受,怎么一副忧愁不乐的样子?”于是增加军队鼓吹庆贺,敕选虎威将军吕蒙官属,并及南郡、庐江二郡的威仪。拜封完毕还营,兵马前后导从,鼓吹于道,光耀万分。然而正式封爵还没有下来,吕蒙却忽然病发,孙权当时在公安,特地迎置吕蒙于内殿,为他千方百计地医治,又以封赏作招募,若有能治愈吕蒙疾病的人,赐以千金。当时孙权心情惨戚,只想随时留意吕蒙的病况,但又恐其过于操劳,于是在一堵相通的墙壁上凿了个小洞,以便观察吕蒙。每当孙权看见吕蒙颇能下食则大喜,跟左右言笑甚欢;但当吕蒙病转沉重,孙权便夜不能寐。当时吕蒙之病曾稍有转机,孙权立时为此下一道赦令,并聚群臣共贺。然而后来吕蒙病笃,孙权亲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之下为吕蒙请命求福。但吕蒙最终失救,向孙权交待将后任交给朱然、陆逊承继后,病卒于内殿,享年四十二岁。一个传奇自此画上句号。其时孙权极其哀痛,为之而憔悴。吕蒙未死之时,其毕生所得的金宝享赐尽付于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绝之日皆上还至尊,丧事务要简约。孙权闻知此事,悲痛更甚。于是吕蒙儿子吕霸袭其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袭侯。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朱然其次矣。”(《三国志吴志十一朱然传》);“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朱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三国志吴志十二朱据传》)。从以上各段记载可见,吕蒙在孙权心中是如何见重。
孙权曾与陆逊论及周瑜、鲁肃及吕蒙道:“公瑾(周瑜字)雄烈,胆略兼人,所以能大破孟德(曹操字),开拓荆州,其业似乎遥远而难继,而君(指陆逊)今便继之。公瑾当初邀请子敬(鲁肃字)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其宴会共语,便提及大略帝王之业,这是子敬第一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后来孟德乘着攻获荆州刘琮之势,宣言要率数十万众水步俱进而下江南。孤普请诸将,问他们应当如何是好,但却无人可对,至若子布(张昭字)、文表(秦松字),俱说应该遣使修檄以迎曹军;子敬便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召公瑾,以举军之众来付其大任,逆而击曹军,这是子敬第二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而且他的决策计略,比张(仪)、苏(秦)更为宏远;后来虽然劝孤借地予玄德(刘备字),是其一短,但亦不足以损其二长。即使是周公亦不会求所完备于一人身上,所以孤便忘记其短处而贵重其长处,常以子敬比方为邓禹(东汉开国功臣)。又子明(吕蒙字)少时,孤只以为他是不论事态难易,但都果敢有胆地去做而已;及其长成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只输其言议英发不及公瑾而已。子明在图取关羽方面,更胜于子敬。子敬在答孤的书信中云:‘帝王起家之时,皆有所驱逐消除,关羽实不足忌。’此是子敬内不能办其事,而表面却口舌逞强而已,但孤亦宽恕他,不便深责。然而他行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治法也确可称美。”
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整个三国演义"扬刘平孙贬曹",罗贯中那么写只是为了显示蜀国大将关羽的神武,就算死了也是不可亵渎侵犯的。不过历史上吕蒙的确是在打败关羽后不久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