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大的趋势,而且往往是由北到南实现了国家统一,从秦汉到隋唐元都是这样,但唯独明朝却例外,实现了从南到北,推翻元朝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南方得到很好的开发,经济重心已南移
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北方开发较早,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到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的战乱,大批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唐安史之乱之后,北民又大批南迁,南方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之际,金兵南下,大量中原人迁往南方,,南方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又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到明朝建立时,南方经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朱元璋北伐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元朝统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大搞民族歧视政策,把所统治区域的各族人民划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蒙古人,第二等级色目人(原蒙古帝国统治区域的各族人),第三等级为汉人(原金统治区域的各族人),第四等级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内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人最高贵,原南宋统治区的南人最没有地位,最受打压,致使汉蒙矛盾激化,这为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南方人民起义埋下伏笔。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分裂,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奸臣当道。元末,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崩溃,人们面对的不是因自然灾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压致死,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因此许多人怀着拼死一搏的想法选择了起义,或许还有生的希望。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元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 朱元璋用人得当,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在元朝末年的各地起义大军中,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农民起义军,以及元朝的围剿,其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派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两人很早就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队伍,为朱元璋的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明朝的建立功勋卓著,堪称是明帝国的双璧,以及少有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家。在北伐之时,朱元璋启用徐达和常遇春为正副统帅,率军北上。
朱元璋也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没有直接攻取元朝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认为大都是元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防御工事坚固,再加上元军事势力仍很强大,而是采取消灭元朝的有生力量的方针,先进攻山东,再占河南,折攻潼关,取得东西南三方面的军事要点,歼灭元梁王率领的大军。次年(1368年)7月,朱元璋才命令徐达、常遇春率明军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逃往长城以北的蒙古草原,元朝灭亡。随后的几年,明朝继续扫荡元朝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全国。
从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到东晋祖逖,南宋韩侂胄北伐,想从南统一全国,都壮志未酬。朱元璋却从南到北统一全国,实现了中国古代从未有之壮举,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中国历史之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