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灰斑病又名核桃圆斑病、核桃斑点病,各核桃产区多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约3~8毫米,初呈淡绿色,后变为褐色,边缘黑褐色,中央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属真菌病害,为半知菌亚门的核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juglandis(DC.)Sacc.。分生孢子器散生,初期埋生,后期实破表皮外露,黑褐色,扁球形,直径80~96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单孢含2个油珠,5~7微米×2~3微米。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5~6月开始发病,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雨季是发病盛期。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地势低洼,枝叶茂密,林内湿度偏高,管理粗放,土壤瘠薄,树势衰弱的发病较重。管理好、树势健壮的树,一般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2)冬季集中清扫落叶,减少病源。(3)生长季节从开始发病起喷2~3次药。25%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粉5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