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场场地规划与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应根据生产功能分区规划,各区之间应建立最佳的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规划时应根据地势和主导风向合理分区。鸭场布局的原则:一是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便于搞好防疫灭病工作,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主导风向和上下游的关系;三是生产区应按生产工艺的流程顺序安排;四是节约基建投资费用。
按照以上四点原则,鸭场应划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兽医卫生管理区。生产区应建有隔墙,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种鸭场内不宜设孵化场(间)。按一年的主风向,鸭场的生活区应安排在上风口,然后是管理区、生产区、兽医卫生管理区。各功能区内的建筑物也应根据地势、地形、风向等合理布局。
(1)生活区 生活区指职工文化住宅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娱乐体育设施等,应在鸭场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以保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2)管理区 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有关的建筑物,位于生产区和兽医卫生管理区的上风口。管理区应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车辆和牲畜严禁进入生产区。
(3)生产区 生产区是鸭场的核心区域,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需设置防疫设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直接进入生产区,保证安全和安静。生产区在设计时应根据鸭场的性质有所侧重,如育种场应以种鸭舍为重点,商品蛋鸭场应以蛋鸭舍为重点,商品肉鸭场应以肉鸭舍为重点。鸭舍之间应设绿化带。
(4)兽医卫生管理区 兽医卫生管理区主要包括病鸭隔离舍、储粪池、污水池、尸坑、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沼气池等,应设在生产区下风口、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卫生间距,以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鸭场各建筑物间留足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间距。鸭舍间距为前一栋鸭舍净高的2~3倍,一般不小于10米。
鸭场应专修道路与主要公路相通,场内道路一般呈龟背状,路两边有排水沟,主要包括运送饲料等的清洁道和运送粪便、垫料等的排污道以及其他次道,道路宽度需满足2辆车交会通行,专用通道与其他通道设置隔离带。场区道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能保证通车,防止扬尘。
鸭场在规划设计时还应考虑绿化。第一,在鸭场四周应建立绿化隔离带,可以起隔离防疫作用;第二,在鸭舍四周也必须建立绿化带,夏天可遮阴防晒,同时可调节小气候;第三,在生产区和兽医卫生管理区之间应建立隔离林,在整个场区的北方建立防风林;第四,在道路两旁还需种植树木花草,防止水土流失;第五,在饲料仓库四周种植防火林。所有绿化均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对人畜无害的花草树木进行场区绿化,绿化率不低于30%。树木与建筑物外墙、围墙、道路边缘及排水明沟边缘的距离应不少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