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堂堂一个将军,为何会有“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这样的故事?

这个歇后语的由来是什么?
2025-05-21 01:41: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张飞卖肉,只说不割”,这是三国演义中形容张飞的一句人物歇后语,追溯其故事的来源,也不免被张飞的鲁莽、暴躁性格感到啼笑皆非。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张飞曾经把猪肉挂在井里再用石磨盖上,并对其它人说:只要有人可以搬动石磨就可以尽取其肉。不料,后来石磨被关羽搬下来了,并把肉散分给了围观的百姓们,张飞知道后心里很不爽,就过来找关羽打架,没想结逢刘备,被刘备劝解,之后他们三个人就桃园三结义。

张飞在跟刘备之前,只是一介以卖肉为生的屠夫,并不是什么大将军的身份。因而满身存有市侩气息是正常不过的事。沈伯俊就曾这样形容张飞道:是一个具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侩气息的英雄。的确,这句歇后语就把张飞的人物体现的十分恰到好处。他既不像诸葛亮一样被神话的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赵云一样形神完美,毫无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贴近我们生活的有着民间气息的英雄。也正因如此才会如此深入人心,收到广大的的拥护。

假若张飞如果被刻画的知书达礼,温文尔雅,我想大多数人并不会被这样的人有太多印象,从本质上来讲大多数人们从内心深处更愿意接受一个英雄的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令人望其项背。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更真实!罗贯中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符合市民阶级的审美需要,是底层阶级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反应,扎根人心,同时也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回答(2):

张飞曾经把猪肉挂在井里再用石磨盖上,说:只要有人可以搬动石磨就可以尽取其肉,不要钱。后来石磨被关羽搬下来了,并把肉分给了围观的百姓,张飞知道后心里不爽过来找关羽打架,被刘备劝解,然后就是桃园三结义了。因此才有了这个歇后语。
望采纳

回答(3):

那是因为他在做将军之前是卖肉的老板,但是跟随刘备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抛弃了本行,然后流传下来的这句话。

回答(4):

这是因为张飞在投靠刘备之前,是一个贩卖猪肉的老板,那些杀猪,割肉的事情啊不需要他们亲自出马,下人就干了,所以他只要发号施令就行了!

回答(5):

张飞在桃源结义之前是卖肉的,并且他是个地痞,地痞这样干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