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春秋·无名氏《灵枢·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长舌之妇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多嘴多舌
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
多嘴献浅
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磕牙料嘴
多嘴多舌。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课语讹言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嗑牙料嘴
多嘴多舌。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谋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贫嘴薄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贫嘴恶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贫嘴滑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贫嘴贱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饶舌调唇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出处: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言多伤幸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三语四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
一口三舌
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众口纷纭
纷纭:多而纷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众说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嘴尖舌头快
比喻话多而轻率。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形容人多口杂。
出 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例 句
老师的话刚说完,同学们就~地议论起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议论纷纷 七言八语 人多口杂 众说纷纭 七张八嘴 人多嘴杂
反义词
沉默寡言 众口一词
答案: 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