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为零,全部不足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2015年医药行业政策密集落地,医保控费力度趋严、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医师多点执业铺开、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精准医疗计划等陆续出台,引导行业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医药行业刮起深化改革的阵风。
虽然迎来政策大年,但行业分化却处于非常时期。医药工业受制于医保控费趋严,与医院收入药占比下降的双重压力,未来增速不乐观。新兴细分领域、新兴业态则层出不穷,已大踏步走在前列。
医保全面覆盖、筹资水平提升和大病医保推行,催生了医药行业过去的“黄金十年”。随着2015年医保控费全面展开,打破了医药行业依赖医保扩张的传统逻辑,医药行业进入艰难转型期,行业整体增速明显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展望2016年,在医保控费越来越严、招标降价和辅助用药、抗生素、大输液限制使用的情况下,行业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食药总局南方经济研究所预计,未来三年医药工业收入增速在 10%-11%之间。
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 、浙江 、广东是多点执业政策的急先锋。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市受理注册多点执业人数1170人,是2013年同期的4倍,2015年8月则有 3000多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占比在4%;浙江省执业医师数量为12.5万人,注册为多点执业的有3925人次;广东全省有医生21.7万人,从 2009年试点开始,截至2014年12月底,广东省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医师共7421人次。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第二大OTC药物市场、第三大医药市场。但从药品销售排名前列的品种看,国外一般都是专利药,其药效较为明确,满足临床需求;而国内基本是中药注射剂以及专利过期药。国内在专利药品领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