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
大小相等
离镜面距离相等
左右相反
正立
虚像:
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如果光束是发散的,那么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虚像.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之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
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如图(8)(a). ②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2.成像规律:物距(P)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P>2f 缩小 倒立 实像 P=2f 等大 倒立 实像 2f>p>f 放大 倒立 实像 P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1,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
首先,人们能看到物体,是因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形成的,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平面镜里的发光点S',实际上是由于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真正的发光点并不在平面镜内,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为虚像,它是不需要光屏接收的.
如图(2)所示,3角形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应该用虚线表示.不可用实线来表示.
2,像与物大小相等
例2,当1个人站在平面镜前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里的像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本题是1个易错题,有许多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总以为人远离平面镜时,像随之变小.这是因为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的视觉不同.视觉越大,看到的物体越大,视觉越小,看到的物体越小,如图(3)所示.
而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一般面镜或透镜都能成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大,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凹透镜和凸面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小。凸透镜和凹面镜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
子,我们天天照。所以镜子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那么镜中的像和实物一模一样吗?以下即是对于镜子的一些小研究。初中时学习过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知道镜中所成的像是和实像同样大小的。但是事实上,镜中的像和实像并不一样。例如一个人照镜子,所看到的则是一个和真人左右相反的人。因为人的脸和身体是左右对称的,又由于人类长期使用镜子,因此感觉不到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
现在对于此类现象进行实验。
首先,取两面长方形的小镜子,利用胶布从镜子背面将它们粘在一起,如同一本书一样能够自由开合。粘的时侯要注意:两面镜子中间要留一点缝隙,这样做成的镜子叫做偶镜。接着便可用偶镜来照一下你自己,你会很容易地看到:两面镜子各照出了你半个面孔,同时,偶镜的中线恰好在整个脸庞的中间;这时可以闭上你的右眼,但你会发现在镜子里闭上的却是你的左眼。那么为何从偶镜中看到的像不是相反的,却是和实物一样的呢?
原因在于此:我们在一面平面镜成像中出现了一个和真人颠倒的虚象,是由于实像射出的光线在镜面上只经过了平面像的一次反射,故然和实像相反;但在偶镜中,所看到的像是经过两面镜子先后反射所形成的,每面镜子都把像颠倒一次,这么一来,实像经过两次反射,也便颠倒了两次,自然变得和原来的像一样了。
利用偶镜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将一个玩具小人放在两面镜子(偶镜)中间,然后朝镜子里望去,由于从玩具射出的光线在两面镜子中间发生出多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就会使人看到一个虚像,因此可以看到很多小人围成一圈站着。改变镜子间的夹角,镜子中的人数也随着变化。(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光以镜子之间的反射次数就越多,形成 的虚像也就越多 )
偶镜的制作方便,却可以有不少用处。比如,我们可将两面小镜子用高大的来作代替,使人置身其中,便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面成为一种不错的娱乐设施。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偶镜一定会发挥更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