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有哪几种保护接地方式。有何特点

简洁一些
2025-05-22 22:40: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常见的保护接地方式】常见的保护接地两种方式:
1、保护接零: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将用电设备外壳与零线连接,当外壳与某相火线接触时,该相将有很大的短路电流通过,使保护电器动作,切断电源。广泛应用于低压动力、照明、及小容量控制设备的配电系统中,应注意零线与保护地线分开配置。
2、保护接地: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将用电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如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变压器或独立的发配电系统,必须有接地监视器。该方式干扰影响小,适于控制设备采用。 同一配电系统只能采用一种接地保护方式。

回答(2):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以拉丁字母作代号,其意义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地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后的字母用来表示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
S-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C-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N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通过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的有以下三种型式:
a)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b)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c) 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T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IT系统
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
适用范围
TN-C系统特点:
-PEN线兼有N线和PE线的作用,节省一根导线;
-重复接地,减小系统总的接地电阻;
-PEN线产生电压降,外露导电部分对地有电压;
-PEN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使用场所:三相负载均衡,并有熟练的维修技术人员。
TN-S系统特点
-PE线与N线分开,PE线非故障时不流过电流,外露可电导部分不带电压,比较安全,但多一根导线;
-PE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使用场所:防电击要求高,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建筑物内装有大量信息技术设备。

TT系统特点
-外露可电导部分有独立的接地保护,不传导故障电压;
-由于电源系统有两个独立接地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不能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而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因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线路,双电源(双变压器、变压器与柴油发电机组)转换时采用四极开关:
-易产生工频过电压。
使用场所:等电位联结有效范围外的户外用电场所,城市公共用电,高压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变电所。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
-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
-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
-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