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凡是包含有成矿信息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变量都可以选作圈定找矿预测区的依据,它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各变量之间视为等权的。一定成因类型的矿床,甚至每一个矿床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及独特的控矿因素。一般在全面研究和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有可能识别主要控矿因素,把它转化为预测和找矿标志,或者从中提取最佳的成矿信息,组成控矿的成矿信息集,建立最佳的找矿预测模型和找矿模型,为潜在矿床的预测评价和普查找矿最佳方案的制定提供资料依据。所有这一切都要涉及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数据处理过程中提取成矿信息、剔除与成矿无关(非矿)的或者干扰信息,浓缩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即围绕找矿预测这一大目标的需要,对成矿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加工。
1.成矿信息
地质上的信息是指使用某种手段对地质体度量的结果或者地质体所显示的特征,它是地质人员进行地质工作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或认识,以及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后取得的新的资料和认识。
成矿信息是指指示或者识别某种矿床成矿条件或赋存方式的加工型和预测性信息的总和。它可以是数据形式,可以是图形形式,也可能是资料,也可能是数据加工后的参数。找矿预测涉及的是成矿信息。地质数据(或者资料)经过科学方法加工后才有可能获得成矿信息。当对矿床直接观察时,获得的描述型信息也可以称为成矿信息,但是它对找矿预测来说意义不是很直接,甚至不起作用。找矿预测出现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信息不完善,夹有干扰或者假信息,信息的纯度不够;②实施过程中有失误,可能掩盖了对成矿起决定作用的某些信息。前者可以用矿与非矿信息的区分来解决,达到“纯化”成矿信息的目的;后者用“强化”或者“定向转换”的方法解决。这些对于找矿预测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找矿预测工作中探索成矿信息的实际作用有以下几点:
(1)按照找矿预测的目的提取成矿信息,将庞大的原始数据“浓缩”到与成矿有关的状态,可以直观分析,对成矿的优劣作出正确判断,提高对地质资料的响应速率;
(2)矿与非矿信息的区分是否有效,是衡量找矿信息加工质量的标准。它是判别地质资料使用有效性的手段;
(3)找矿信息是找矿预测的前提。否则,找矿预测无法实施。同时,也达不到找矿预测的目的。
2.找矿预测的目标
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主要是围绕着预测目标与人、找矿信息、技术方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人的知识、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对找矿信息的正确判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上述关系中,资源评价方法、找矿预测方法不能取代人的作用,而是以某种形式加强人的作用。有效的资源评价、找矿预测方法有助于提高预测成果的可靠性。资源评价有确切的目标和探索性,于是,资源评价也可以分成探索性预测和目标性预测两大类。
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相应的找矿信息需要与目标的趋向一致。对于找矿信息与找矿预测目标不一致的则要剔除。包含有不一致成分的找矿信息称为“干扰”,需要进行“纯化”处理,对“干扰”作合理地剔除或者有限地控制;对于一些比较隐蔽,显示性不强的找矿信息,则需要“强化”处理,突出这类找矿信息与目标的一致性。就找矿信息本身而言,它涉及多源地学数据、多因素控矿条件、多变量组合和多目标的事实,虽然都属于找矿信息(对于各个“个体”来说,它是找矿信息),但是作为信息集来说,则不一定属于相辅相成或者累加累乘的关系。尤其找矿预测的目标是矿床(体),它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为实现目标预测的任务,需要用“个体”的找矿信息与该信息集进行拟合或模拟,只能表示部分与其相似,因而其预测成果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如果将“个体”的找矿信息组成“群体”找矿信息与矿床(体)的信息集进行拟合或模拟,表示“个体”与“群体”的相似性,很明显,预测成果的可靠性增大,风险减少,这是提高找矿预测成果可靠性,进行找矿预测的有效途径。将“个体”找矿信息综合成“群体”找矿信息涉及信息叠合、信息处理的方法技术问题;否则,它将影响到找矿预测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找矿预测工作中应用找矿信息必然会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它涉及的方法技术问题较多,它们一环扣一环,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有误,必然会影响到全局。找矿预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它需要精心设计,精心构思,采用稳妥的步骤,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