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又有了什么新手段?

2025-05-19 21:11: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考生们也都即将收到心仪的录取通知书。然而,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录取等借口,实施诈骗行为。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些常见手段,大家如果遇到,已经要谨慎辨识。
【虚假录取】
骗子们假冒高校向考生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发送虚假“录取信息”,谎称考生被某高校录取,并要求入学前将学费、教材费等相关费用汇款到骗子指定的账号进行诈骗。
温馨提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进行核实,可以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通过学校及县市招生办结合自己填报的志愿查询录取信息,对于通知书提供的账户可以通过银行查询是否为对公账户,未经核实千万不可汇款,以防被骗造成损失。
【虚构“内部考生”】
骗子们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标榜或暗示可帮低分考生上大学;声称“低分高录”;以所谓“小计划”、“外省指标”、“内部指标”等借口哄骗;以“定向招生”、“自主招生”、“单招”诱骗;甚至扬言录取不用网上操作,直接把纸质档案交给他们,再交几万元钱,一切都可搞定骗术进行诈骗。
温馨提示:这种“内部招生”,“低分考大学”“不用网上录用”的一定是骗局,不可轻易相信交钱。

【发送“录取信息”】
骗子们假冒高校向考生发送虚假“录取信息”,谎称需要点开“录取信息”中的链接按照指定程序填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提前网上报道。
温馨提示:收到类似带链接的信息一定要核实。未核实信息真假,切记不可轻易打开,更不要随意填入个人信息。

【假冒“助学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国家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考生或家长,并能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家庭住址、学校等信息,声称根据国家政策为考生办理了所谓的“助学贷款”或“贫困补助金”,要求考生或家长携带银行卡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指定的操作,诱骗转账诈骗。
温馨提示:“助学贷款”“贫困补助”都需要经过申请、审核、审批、公示等严格的程序,所有资金均不需要用户通过ATM机进行操作,如有疑问可以向银行工作人员或公安机关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回答(2):

电信诈骗又出新手段——一款足以乱真的“公安局智能警务系统”APP。 

该APP具备呼叫转移和短信拦截等功能,刻意屏蔽了警方与被害人的通信联系。同时该APP基本将国内所有的主流银行都囊括在内,不需要受骗人跨行转账或者自行网银操作转账。日前,上海通河新村派出所民警劝阻的一起电信诈骗中,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让受骗人下载安装该软件,准备借此骗光被害人的银行卡资金。 

电信诈骗APP的截图。 
警方透露,7月6日下午,家住宝山张庙的金先生突然接到一个+57开头的电话。电话中,对方自称是“银联中心”工作人员,并告知金先生,他最近在北京申请过一张信用卡,目前出现了不良记录。很快,电话被转接给了“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分局”,一名自称“王警官”的男子开始向金先生了解情况,并要求他全力配合调查。 
不一会儿,“王警官”便以屋内信号不好为由,让金先生前往屋外空旷处继续通话。随后,又以金先生手机被监听为由,要求他更换一部手机。被吓蒙的金先生,稀里糊涂地按照电话那头的指示,在附近手机商店内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并根据“王警官”提供的网址下载了一个APP,然后又按照要求在手机安全中心的应用权限管理中进行了授权。 


与此同时,通河新村派出所民警在接到出警指令后,也立即赶往金先生家核实情况,但敲门始终无人应答。于是,民警立即拨打了金先生的手机。可接听电话的却是一个福建口音的男子,并自称是金先生本人,现在正在单位上班,并未被骗。 
男子的口音引起了民警的怀疑,于是民警又辗转找到金先生的父亲,要求他亲自给儿子打电话,确认一下接电话的是否是金先生本人。在民警的指导下,金先生的父亲以单位领导的口吻询问对方为何下午没去单位上班?电话那头却回答说:因家中有事,正和父亲在一起。见此状况,民警意识到金先生的手机已经被呼叫转移。 


于是民警立即带上金某父亲赶往周边的银行和ATM机寻找,并联系派出所加派人手赶往辖区内的宾旅馆帮忙寻人。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寻找,民警终于在长江西路附近找到了金先生。此时,金先生已经被骗子洗脑,并将个人及银行账户信息输入了APP,由于金先生刚工作不久,并没有太多存款;所以,当民警找到他时,他正在上网申请网络小额贷款,准备贷款一到账便给骗子汇款。于是,民警立即让金先生终止贷款,并赶往银行修改账户密码。 
金先生告诉民警:“对方让我输入一个网址,输入后显示的是一个APP,他让我下载,我下载之后,又让我在APP里面输入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当时,金先生已经完全被骗子控制,幸好民警及时赶到,终结了这场骗局。 
警方表示,一旦受骗人将银行卡号、身份证、手机号、登录密码、交易密码等输入完,他的银行账户就基本处于“裸奔”状态了。 

电信诈骗APP的截图

来源;凤凰网资讯